哮天犬 发表于 2016-6-4 08:12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错,还是老师的错?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今天,我听到一名小学二年级的小学生能够流利的背出我读初中才学的课文,真是感慨万千。
后来怎么听怎么别扭,拿着课本一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里面的“野”字应该读ya三声而不是读ye三声。
而课文里面并没有注释拼音,老师也是按照ye的读音来教的。唉!

zhong 发表于 2016-6-4 09:09

我小时候是读的ya现在读ye了,不明白!!

清心可以 发表于 2016-6-4 09:44

这东西不好说
乡音未改鬓毛衰
现在课本明确注音shuai而不是cui

霓裳&漫步人生 发表于 2016-6-4 10:37

野是多音字

一笑误浮尘 发表于 2016-6-4 10:47

老师的水平问题,

东城狂刀 发表于 2016-6-4 11:03

清心可以 发表于 2016-6-4 09:44
这东西不好说
乡音未改鬓毛衰
现在课本明确注音shuai而不是cui是的,我们那个时候是cui

zhong 发表于 2016-6-4 11:37

东城狂刀 发表于 2016-6-4 11:03
是的,我们那个时候是cui

时代在变,所在读音也变了

逆游的鱼 发表于 2016-6-4 12:17

搞错了

happy_happy 发表于 2016-6-4 12:32

本帖最后由 happy_happy 于 2016-6-4 13:03 编辑

时代在变迁,要求在变化。从推广普通话开始,教学中就已经对古文中的读音作出了明确规定,变音一律按普通话标注的音读,即读今音,这是法规确定的,不读通古音。也就是说,本诗中的见不再读现,野不再读雅。


在生活中,读音作为一种文化传承,老中青少并存,接受教育时间跨度大,允许古音今音并存。若干年以后,当社会上全部或者绝大部分人是接受今音读法的时候,大家就习惯了,比如叶公好龙的叶,1963年以前读社,长期的教育,人们都接收了,现在,如果谁再读社公好龙,人们一定会说他读错了。

所以,大家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不能简单评论语言现象。

happy_happy 发表于 2016-6-4 12:40

本帖最后由 happy_happy 于 2016-6-4 13:14 编辑

这样的事例很多,古诗中为了押韵,将一些字人为变音,如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过去读霞,现在就读邪。注意,这里是指教学中的读音,考试中一般不出现读音方面正确与错误评价。

通过在新生代的人口中开展普通话教学,最终今音会取代古音。

菇娘婆娑 发表于 2016-6-4 12:52

我家两孩子都说念ye,老师是那样教的,我还一直以为是自己记错了呢

happy_happy 发表于 2016-6-4 13:10

人民教育出版社没错,老师也没错,是你落后了。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错,还是老师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