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佛系青年”、“社会人”等幽默热词之后,“隐形贫困人口”开始在网络上走红。
这一群体指的是有些人看起来每天有吃有喝有玩,但实际上非常穷。
人民日报将这群人做了一个这样的画像:能买戴森吸尘器就不用扫帚了;吃完牛油果又要吃藜麦了;100块钱一张的“前男友面膜”用起来也不心疼;一有健身冲动,就非得去办张年卡。虽然朋友圈光鲜,但这群人口袋空空如也,吃土是常态。
很多网友都说“这就是活生生的自己”。
“我的收入每个月不到7000元,但是买过1600元一瓶的海蓝之谜面霜、也尝试过很多明星使用的日化品、去香港买丝巾一款就拿两个色。”胡茜(化名)是武昌一家文化传媒公司的职员,25岁的她翻着手机上的购买记录,一边看一边告诉记者,她现在使用的是韩国一家高端草本美妆品牌的护肤套装、法国某顶级品牌的香水、英国一家知名彩妆公司的口红,刷牙则用的是来自意大利的“牙膏中的爱马仕”,喝的是来自澳洲的奶粉。
胡茜喜欢尝试一些有口碑的生活品。她指着桌上的一小包纸巾说,市场上的口袋纸一包不到5角钱,这个牌子的价格翻了几番,但是非常柔软。洗衣机旁边的那袋是明星款衣物柔顺剂,不贵,但是好用。
胡茜觉得要趁着年轻投资自己。于是在家附近的健身馆办了年卡,和其他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同,她坚持一周锻炼两三次。前不久她向父母借了3万6千元,报了一个培训班,希望能提升自己。每年也会去几个不同的地方旅游,开阔眼界,“一些设计师品牌的公寓,比酒店便宜,但是很有特色。”
胡茜说其实自己并不“败金”。“我吃饭花不了多少钱,打车也不多,买东西方向十分明确,绝不会买自己不需要的,因此总花费控制得还不错。”胡茜打开手机上的记账软件说,“9日还花呗、24日还信用卡、30日还房贷,几乎没有预期过。每月平均下来,房贷3000多元、线下消费1800元、线上消费1800元左右,不过也是月光了。”
其实朋友圈和生活中,像这样的年轻人不在少数。
有专家说,“隐形贫困人口”折射了当今社会的消费文化,是一种消费从众心理。朋友圈里的人在秀咖啡,自己也要买咖啡;朋友圈里的人出国旅游,自己也要去好好潇洒一回;朋友圈里的人晒了漂亮衣服,自己也要去买回来。
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现在的80后、90后和00后生活在一个物质丰富的时代,区别于父辈和祖辈,他们没有贫困记忆和草根情节。
你们认同这样的消费方式吗?你们是“隐形贫困人口”吗?
隐不隐形我不知道,反正我是真·贫困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