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必看】随州网APP新手指南!商家信息发布指南2019,随州网最新招聘信息
随州生活百事通随州网标签出炉,快来看看你是什么标签?《版主手册》申请版主的快来哟
查看: 6035|回复: 2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提议新郑祭黄帝上升为国祭 西安市长不服来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18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随天随地 于 2015-9-18 14:45 编辑

92.jpg

据《光明日报》9月7日报道,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和河南省政协联合主办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与国家文化建设”专家研讨会日前在北京举行。

同日,《光明日报》还刊发了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许嘉璐在研讨会上的发言。

许嘉璐在发言中称,“历代对黄帝对先祖是‘拜庙不拜陵’。特别是进入周代以后,先祖拜祭都是在宗庙中进行,这就解决了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和陕西黄陵拜祭的关系。”

许嘉璐在文章中说:“为了把拜祭黄帝上升为国祭,我提出了3个国家级拜祭。一是拜祭黄帝,二是拜祭孔子,三是拜祭先烈。现在党和国家领导人每年‘十一’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去拜祭,当年我曾提出过建议。拜祭先烈虽然是政治拜祭,但是也是国拜国祭。”

随后,现任西安市副市长、西北大学原校长、历史学家方光华撰文认为,许嘉璐先生提出应该把拜祭黄帝上升为国家级拜祭,这对于提高民族文化自觉未尝不是一个好的建议,但文章却说,对黄帝的国家级拜祭只能在河南新郑黄帝故里,这很令人诧异。

2015年9月10日,方光华在大公报陕西办事处网站“大公报西部商务网”上刊发了题为《对黄帝的国家祭典到底应该在哪里?》的文章。

方光华在文中称,根据许嘉璐“历代对黄帝对先祖是‘拜庙不拜陵’”的观点,庙祭比陵祭重要,而陕西黄陵县只有黄帝的陵寝,没有黄帝的宗庙,在这里的拜祭就无关紧要了。但这个主张经不起历史事实的推敲。

方光华在文中通过两个方面对许嘉璐的观点进行了质疑。

首先,历代对黄帝陵寝真是不祭拜的吗?传说的不算,就历史记载的来看,历代对黄帝陵寝是祭拜的。方光华在文中援引了《史记》《册府元龟》《大清会典》等史料的相关记载。

其次,对黄帝的庙祭是在河南新郑吗?中国有对于“有功烈于民”的先代帝王举行崇祀的传统。秦始皇巡游天下,曾经祭祀前代帝王。他到云梦,望祀虞舜于九嶷山,因为相传虞舜死后葬于九嶷。他到会稽,会稽有大禹陵墓,于是祭祀大禹。后来历代帝王出巡,多仿效秦皇祭祀先王。

方光华在文中还提及,历史文献中找不到河南新郑曾经有黄帝宗庙的确切证据。从明到清,只发现中央政府在中央首府帝王庙和陕西黄帝陵对黄帝举行国家祭奠的记载,没有发现中央政府到新郑另外设立一个黄帝庙举行国家祭奠的做法。

针对许嘉璐发言中提到的“炎黄二帝炎帝在前,文献上记载也是先说炎帝后说黄帝,只拜祭黄帝不拜祭炎帝也是个缺憾”,方光华反击道,“其实还有尧、舜、禹、汤、文王、武王、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等许多缺憾,作者似乎认为这就不必考虑了。”

许嘉璐在发言稿中说:“(我国)缺乏整个民族文化公认的标记和符号。在国家层面,有塑造整个民族公认的标记和符号的需要,有把拜祭黄帝上升为国家祭祀的必要性。”

方光华则认为,其实这个“整个民族文化公认的标记和符号”早就有了。

方光华在文中解释说,“辛亥革命时期,当时的先进爱国者寻求民族文化的象征,一致认为黄帝就是民族的旗帜。抗日战争爆发前夕,1937年4月5日清明节,国共两党共祭黄帝陵,宣示共同抗御外侮的坚强决心,毛泽东亲自撰写祭文。新中国成立以后,除1950-1954年、1962-1978年公祭活动有所中断以外,历年都有对黄帝陵的祭祀。1994年以来,黄帝陵祭典每年都有国家领导人出席,今天的黄帝陵祭典已经成为当代中华民族最高的祭典。”

由此,方光华在文末称,“作者(许嘉璐)把中华民族已有的、公认的标识和符号弃之不顾,在新郑黄帝故里另造一个‘整个民族文化公认的标记和符号’,令人失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8 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附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原文:

把拜祭黄帝 上升为国家级拜祭

作者:许嘉璐(原载于《光明日报》2015年9月7日16版)

我发言的核心是“建议”把拜祭黄帝上升为国家级拜祭。为什么提这个问题?是因为当今中国的文化建设整个的态势已经不同于几年前,当今文化建设态势很好,但是我个人认为所缺有三项:一是缺乏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形成新时代社会主义新文化的顶层设计。在中国,如果有顶层设计的文化引导,发展情形会很不一样。现在,各地的发展多少带有自发性。二是缺乏民族力量整合的体系。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2000多个市和县,缺乏让人能够感觉到的构成力量整合的体系。这种整合体系的前提是保护个性,但是如何相互配合,需要一个整合体系的建构。三是缺乏整个民族文化公认的标记和符号。当今世界,几乎所有国家都有一个全民族共同认可的标记或符号。在当今中国,在我们构建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相结合形成新时期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时候,在国家层面,有塑造整个民族公认的标记和符号的需要。因此,我今年4月20日在新郑黄帝文化国际论坛的发言中,主要谈了这样几个问题:

一、拜祭黄帝上升为国家祭祀的必要性。第一,形成整个中华民族巨大凝聚力和显示中华民族民族性的需要。第二,祭祀的很多标记性符号都是物和神,例如十字架、麦加、耶路撒冷,而中华民族的特点,即我们的人文始祖黄帝是人不是神。第三,通过国家拜祭,体现时代创造力和时代精神,不是简单克隆复制古代,不是要回到过去。

二、拜祭黄帝上升为国家祭祀的可能性。拜祖大典上升为国家主办能不能被接受,我认为有可能性。第一,不管是帝制时代,还是共和时代,还是社会主义时代,拜祭黄帝没有终止过,拜祭黄帝有延续不断的历史传统。第二,遇到了一个全国都在思考中华文化今后如何建设发展的时机。第三,经过多年的坚持,特别是近十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已经形成了由河南省和国台办、全国台联、中国侨联、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等携手共办的组织格局,已经具备了代表海内外华人的广泛群众基础和举办大典的良好组织架构基础。第四,世界各国都有一种国家级信仰的仪式。即便是美国这个有多元民族、多元信仰的国家,在总统宣誓就职时也要举行面对《圣经》的宣誓仪式。

三、如何拜祭。要处理好和陕西黄帝陵、湖北随州炎帝故里拜祭的关系。我提出一个粗线条的梳理。第一,历代对黄帝对先祖是“拜庙不拜陵”。特别是进入周代以后,先祖拜祭都是在宗庙中进行,这就解决了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和陕西黄陵拜祭的关系。因此我建议,黄帝拜祭既要有国家的公祭,也可以有地方的公祭,还要允许有私祭,例如旅外华侨可以在家举行家族祭祀等等。第二,为了把拜祭黄帝上升为国祭,我提出了3个国家级拜祭。一是拜祭黄帝,二是拜祭孔子,三是拜祭先烈。现在党和国家领导人每年“十一”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去拜祭,当年我曾提出过建议。拜祭先烈虽然是政治拜祭,但是也是国拜国祭。第三和随州炎帝故里要协调,处理好关系。炎黄二帝炎帝在前,文献上记载也是先说炎帝后说黄帝,只拜祭黄帝不拜祭炎帝也是个缺憾。

现在的确到了国家做中华民族文化振兴顶层设计的时候了,也到了出台相关政策,对不同地区、不同领域各种文化如何携手共进、彼此支持,也就是整合各种体系的时候了,也到了中华民族需要有标记和符号的时候了。黄帝故里景区正在做规划,“黄帝故里景区”的“景”字最好改为“园”字,“景区”容易让人想到是卖票、挣钱的地方,其实这里主要是传播黄帝文化,让人受感染,激发民族情感的地方。把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升格为国家层面举办的建议由专家学者研讨后提出来比较好,如果大家觉得合适,咱们就共同发出一个声音。(许嘉璐系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8 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附西安副市长原文:

对黄帝的国家祭典到底应该在哪里?

作者:方光华(2015年9月10日发布于大公报西部商务网-新闻中心-专稿)

许嘉璐先生在2015年9月7日《光明日报》国学版发表《把拜祭黄帝上升为国家级拜祭》文章,提出应该把拜祭黄帝上升为国家级拜祭。这对于提高民族文化自觉未尝不是一个好的建议,但文章却说,对黄帝的国家级拜祭只能在河南新郑黄帝故里,这很令人诧异。

作者是知道陕西有个黄帝陵的,因为他一开始就说要把新郑黄帝故里拜祖上升为国家祭奠,首先要处理好与陕西黄陵拜祭的关系。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因为“历代对黄帝对先祖是‘拜庙不拜陵'。特别是进入周代以后,先祖拜祭都是在宗庙中进行,这就解决了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和陕西黄帝陵拜祭的关系”。既然“历代对黄帝对先祖是‘拜庙不拜陵'”,庙祭比陵祭重要,而陕西黄陵县只有黄帝的陵寝,没有黄帝的宗庙,在这里的拜祭就无关紧要了。

遗憾的是,这个主张却经不起历史事实的推敲。

首先,历代对黄帝陵寝真是不祭拜的吗?传说的不算,就历史记载的来看,历代对黄帝陵寝是祭拜的。《史记》载,汉武帝灭南越,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骑,还,祭黄帝冢于桥山。《册府元龟》记载,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鄜坊节度使上书说,坊州轩辕黄帝陵应置庙,四时列入祀典,得到中央政府认可。从此以后,对黄帝陵寝的祭拜作为国家祭典,就从未中断。即使是元代,也不废对桥山黄帝陵寝三年一次的祭祀。明清两代,都将陕西黄帝陵寝的拜祭作为国家祭典。清代祀典规定对于先代帝王的陵寝祭祀,春、秋二季仲月致祭。凡皇帝巡游,途经先代帝王陵庙,皆有祭享之礼。《大清会典》对这一祭典的规矩是:“内阁撰拟祭文,工部造香亭罩袱锻袱等项;户部备降真香等项;太常寺备制币;遣内阁宗人府、翰林院、詹事府、六部都察院卿、寺銮仪卫等衙门满汉侍郎以下、四品以上堂官,开列职名,由皇帝钦点差往致祭。钦天监选择祭日,派遣祭祀官之日,礼部太常寺官陈设祭文、香帛于中和殿,恭请皇上陛殿,阅毕遣行。祭品为:牛一、羊一、豕一、登二,笾、豆各十,簠、簋各二,酒烛俱请该地方司府官备办。”要问的是,如果这样的祭奠还不是国家祭奠,怎样的祭奠才算是国家祭奠呢?

其次,对黄帝的庙祭是在河南新郑吗?《礼记·曲礼》说:“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中国有对于“有功烈于民”的先代帝王举行崇祀的传统。秦始皇巡游天下,曾经祭祀前代帝王。他到云梦,望祀虞舜于九嶷山,因为相传虞舜死后葬于九嶷。他到会稽,会稽有大禹陵墓,于是祭祀大禹。后来历代帝王出巡,多仿效秦皇祭祀先王。汉代开始为先代帝王维修或营建陵园,分别立祠祭祀。隋代以祭祀先代帝王为常祀。为了解决对历代帝王祭祀的繁复问题,隋代尝试在京城设三皇五帝庙祭祀三皇五帝,在先代帝王始创基业的肇迹之地分别建置庙宇,以时祭祀。唐代形成在中央以历代帝王庙为主、在地方以历代帝王陵寝为主的对历代帝王进行国家祭奠的格局。明洪武六年(1373年),太祖朱元璋始创在京都总立历代帝王庙。据洪武十年(1377年)南京历代帝王庙祭礼,当时奉祀的帝王凡五室十七帝。嘉靖九年(1530年),历代帝王庙由南京迁往北京,北京阜成门内新建历代帝王庙,祭祀先王三十六帝,择历朝名臣能始终保守节义者从祀。清代沿用此庙。康熙认为,“凡为天下主,除亡国暨无道被弑,悉当庙祀”,除了因无道被杀和亡国之君外,所有曾经在位的历代皇帝,庙中均应为其立牌位。乾隆认为“中华统绪,绝不断线”,庙中没有涉及的朝代,也选出皇帝入祀,几经调整,最后才将祭祀的帝王确定为188位。从明嘉靖十一年至清末的380年间,在历代帝王庙共举行过662次祭祀大典。

为什么要在中央设立历代帝王庙并对其进行祭祀以表达对帝王的礼敬呢?洪武十年(1377年)在南京历代帝王庙祭礼的祝文云:“昔者奉天明命,相继为君。代天理物,抚育黔黎,彝伦攸叙,井井绳绳,至今承之。生民多福,思不忘报。特祀以春秋,惟帝英灵来歆来格。尚飨”。显而易见,在中央设立历代帝王庙并对挑选出来的帝王及历朝名臣进行祭祀,就是要表示继承和光大往圣先贤的道统和治统。

黄帝是中华道统和治统的重要开创者,黄帝的独特地位在先秦时期就已经为各国诸侯所认知。他们常把自己的始祖溯源于黄帝并加以隆重的祭祀。特别是起自天水一带的秦国,祭祀四帝,把黄帝搬出来,以表示自己全面继承了道统,最有资格一统天下。汉代,对黄帝的祭祀还被提高到天地祭典的高度。但尽管如此,历代帝王逐渐意识到,只有将黄帝纳入中央专门设立的帝王庙中与历代帝王一并加以祭祀,才能完整反映出道统和治统的绵延不绝和源远流长。历史文献中找不到河南新郑曾经有黄帝宗庙的确切证据。从明到清,只发现中央政府在中央首府帝王庙和陕西黄帝陵对黄帝举行国家祭奠的记载,没有发现中央政府到新郑另外设立一个黄帝庙举行国家祭奠的做法。

其实,这一点作者也意识到了。文章指出,要把新郑黄帝故里拜祖上升为国家祭奠,还要处理好与湖北随州炎帝故里拜祭的关系问题。也就是说,我们号称炎黄子孙,如果在新郑黄帝故里的拜祖上升为国家祭奠,那么湖北随州炎帝故里拜祭是否也要上升为国家祭奠呢?文章还说:“炎黄二帝炎帝在前,文献上记载也是先说炎帝后说黄帝,只拜祭黄帝不拜祭炎帝也是个缺憾”。其实还有尧、舜、禹、汤、文王、武王、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等许多缺憾,作者似乎认为这就不必考虑了。

如今,北京的历代帝王庙作为我国现存唯一的祭祀三皇五帝、历代帝王和文臣武将的明清皇家庙宇,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进程一脉相承、连绵不断的历史见证。按照许先生全面继承中华道统和治统的一贯主张去推理,应该把它的功能充分发挥才好。可是民国后我们已经停止了对历代帝王的祭祀,历代帝王庙遗址改由当时的教育部门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代帝王庙由北京市第三女子中学使用,后改名为北京一五九中学。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看来要发挥好它的功能,目前还真有困难。

文章说,我国“缺乏整个民族文化公认的标记和符号。在国家层面,有塑造整个民族公认的标记和符号的需要,有把拜祭黄帝上升为国家祭祀的必要性”。其实这个“整个民族文化公认的标记和符号”早就有了。辛亥革命时期,当时的先进爱国者寻求民族文化的象征,一致认为黄帝就是民族的旗帜。抗日战争爆发前夕,1937年4月5日清明节,国共两党共祭黄帝陵,宣示共同抗御外侮的坚强决心,毛泽东亲自撰写祭文。新中国成立以后,除1950-1954年、1962-1978年公祭活动有所中断以外,历年都有对黄帝陵的祭祀。1994年以来,黄帝陵祭典每年都有国家领导人出席,今天的黄帝陵祭典已经成为当代中华民族最高的祭典。

2015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视察时指出:“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作者把中华民族已有的、公认的标识和符号弃之不顾,在新郑黄帝故里另造一个“整个民族文化公认的标记和符号”,令人失望。
( 方光华系西北大学教授,民建中常委,西安市副市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合作伙伴|手机版|小黑屋|广告报价|联系我们|本站简介|无图浏览|随州网 ( 鄂ICP备11019817号-1 )

GMT+8, 2024-12-23 07: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9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