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梦中的绿洲 于 2015-4-30 21:18 编辑
【媒体评价】他是我们青春里的烙印
【人民日报】汪国真 真的去了远方
不同于在市场上畅销,汪国真的诗歌在文学界和学术界多有争议。很多诗人与学者认为,他的诗歌直白浅露,不过是“押韵的散文”,在诗歌本体艺术、情感和深度上与经典诗歌都有很大的差距,是“格言式的快餐”。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汪国真现象”是中国诗歌界乃至出版界的一个文化奇观。就像黑龙江青年诗人赵亚东所说:“尽管后来,我也对诗歌有了属于自己的认识,但是汪先生毕竟给一个时代留下了温暖与记忆,一种别样的情怀。无论他的诗歌是心灵鸡汤还是哲理短句,它存在就有价值,而且整整存在了一个时代。”
谁来点燃这一代人的青春
他的诗,在今天一些人读来或许不够“有感”,也难以澎湃“90后”“00后”的心潮。然而,他曾经的的确确陪伴无数年轻人青涩而迷茫的青春旅程。
【新华社】汪国真:青春不停歇
汪国真诗歌中呈现的无限温情和蓬勃生机,在年轻人群体中形成的巨大影响,也让其作品带有启蒙意义。《诗刊》编辑、诗人彭敏介绍,自己从初中开始读汪国真的诗,由此爱上了写诗,“汪国真是一代人的文化偶像,他的诗歌成为无数文学青年的启蒙读物,他把诗歌的影响力扩大到整个社会,其诗歌的社会启蒙意义超过了文学价值本身。”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中”……汪国真的诗,在一代人心中留下烙印,并继续发挥着社会影响。正如网友的悼词:“人生最艰难的时期,您的诗为我释怀。如今,夕阳涂满小路,荆棘已化杜鹃,您的背影消失在地平线,您的温暖真诚继续伴我们风雨兼程”。
【光明日报】追记诗人汪国真:他是我们青春里的烙印
“汪国真热”在20世纪90年代还一度成为一种突出的文化现象,这一方面是由于其诗集屡屡创下了诗歌销量的奇迹,流传甚广,另一方面却是诗歌界对其作品的争议。在汪国真走红之际,就有诗人和诗歌评论家对其作品提出批评,认为其诗作艺术水准不高,难以登堂入室。
对于“汪国真现象”,《诗刊》副主编、诗人李少君认为,应将它放到当时的历史文化语境中考量。“商品大潮席卷中国大地,也波及了文化出版业,汪国真以其‘轻诗歌’风格,迎合了当时轻松化的阅读潮流和阅读趣味,其走红有一定的必然性。”在李少君看来,汪国真的诗歌固然难称诗歌艺术的高峰,但它们充满着青春朝气,充满着理想和对未来的渴望。“它们之所以能够流行,受到广大年轻读者的欢迎,正是因为一种时代精神的共振。用现在的话说,他的诗歌传递了一种正能量。”李少君评价道。
【中国作家网】 汪国真的诗歌自1990年至今一直备受青年读者青睐,20年来,汪国真的诗集一直畅销不衰,盗版不断,并形成独特的“汪国真现象”,可谓中国诗歌界乃至中国出版界的一个文化奇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