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枣阳郭家庙墓地曹门湾墓区发现春秋早期曾侯墓,引发考古界关注。除了我国最早的乐舞遗存和曾国最大的车马坑等发现,墓地被盗的痕迹、墓葬分布的特点等,让考古专家对历史上曾国与楚国征战、曾国都城多次变迁等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古墓再现“楚曾之争”
站在曹门湾墓区向西远眺,一公里外的一处山岗即是战国中后期的九连墩古墓群,这一楚国鼎盛时期的墓葬为何毗邻几百年前的曾侯墓?
本次考古队领队、省博物馆馆长方勤介绍,曹门湾墓区被盗严重,这些春秋早期的曾国墓,在春秋中期被楚人盗挖,盗洞后来又被楚人生活留下的文化层所“掩盖”,专家因此分析盗洞应是楚国人留下的。
有考古专家认为,这一区域在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属于曾国,但到春秋中期就被楚人占领。楚人占据原有的曾国地域后,采取了大规模的毁墓活动。方勤介绍,春秋战国战乱,胜者会毁坏敌国墓葬,就像战国末年秦人“拔郢”之后(“拔郢”指攻占楚国都城郢),对楚国王陵进行了大规模破坏一样。当时楚人在汉水以西,一路向东攻占曾国地盘,因此专家推测曹门湾墓区的诸多青铜器,最早是被楚人打过来后盗挖,而漆木器留了下来。
战乱致都城多次变迁
资料显示,先秦时期诸侯陵墓通常都在都邑附近,曾国也不例外。
方勤介绍,西周早期叶家山曾侯墓地附近的庙台子遗址,距叶家山曾侯墓不足千米,专家探测出城墙、城壕,可能是其都城;目前在郭家庙墓地东南部发现的忠义寨城址,城墙中包含的部分陶片年代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与郭家庙墓地时代相对应,可推测曾国在春秋早期的政治中心和就是忠义寨城址及其北部地区的周台遗址。
但由于没有足够的考古资料,西周中期至西周晚期曾国都城尚需进一步考证。
方勤分析,曾国数次迁都,其中一次可能与周昭王、穆王南征有关,昭王南征溺亡于汉水,穆王时又继续征伐,曾国作为周王朝嫡系,为配合周王朝行动,将都城西迁靠近汉水,以便更好地抵御楚国。楚国实力变强后四处征战,楚武王就曾经三次征伐曾国,故曾国不得不将都城由郭家庙一带东迁回故都今随州一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