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随天随地 于 2015-7-29 14:44 编辑
炎炎夏日,酷暑难消,空调冰箱也是现代人度夏必不可少的电器,想要知道古人如何消暑度夏?不妨来瞧瞧古代最早的“冰箱”吧!它就出土在咱大随国!
1978年,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了两件“铜冰鉴”。
“铜冰鉴”由铜鉴、铜缶组合而成,缶套置于鉴内,均为方体。通高63.3厘米,边长62.85厘米。其中鉴高63.2厘米、口长63.4厘米、宽62.8厘米;缶高51.8厘米。鉴身以八条拱曲的龙体为耳,鉴表面饰繁缛的蟠缡纹,鉴底由四兽承托,安装有三弯形栓钩,正好插入缶足三穿眼(长方形榫眼),把缶稳住。其中一只栓钩还装有倒钩,可自动倒下卡紧。鉴和缶盖内均刻“曾侯乙作持用终”铭文。在使用时不需打开鉴盖,只用打开缶盖即可(若将上面的盖子拿开,俯视它如同“回”字)。与铜冰鉴配套的还有一把长柄青铜勺,勺的长度足以探到缶内底。此器构思精巧,结构复杂,造型奇特,工艺精湛,是失蜡法铸造的较早的典范作品。
该器物同时出土了两件,其造型、纹饰、大小均同。一件藏国家博物馆,另一件藏湖北省博物馆。
因鉴与缶之间有较大的空隙,夏季可置冰块(冬季窖藏于地下)于其中冰冷食物,冬季则可置木炭以温烫食物。既是最早的“冰箱”,也是最早的“烤箱”,可谓一器二用,一举两得。
据考证,冰鉴为重要祭典或宴请重要宾客时使用。据《周礼.天官.凌人》上说:“春始治鉴,凡外内饔之膳羞鉴焉,凡酒浆之酒醴亦如之,祭祀共冰鉴”。这一“铜冰鉴”的发现,充证明中国至迟在战国时代已发明了原始的“冰箱”,而冷饮的出现也就肯定不会晚于战国时代。
知识链接
曾侯乙墓位于湖北随州城西两公里的擂鼓墩东团坡上。1977年秋发现,1978年发掘出土。墓中出土了大量精美青铜礼器、乐器、兵器、金器、玉器、车马器、漆木竹器以及竹简文物多达15404件,有许多造型奇特,工艺精湛,是前所为见的珍品。曾侯乙墓共出土了十一件国宝,九件馆藏在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藏国宝级文物16件,其中9件均来自随州曾侯乙墓,即七件青铜器、一件金器和一件玉器),两件在国家博物馆。其实还有一件是曾侯乙的棺椁(总重9.5吨),外棺是目前仅见的铜木结构,列全国64件不得出境展出的文物之一。
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器(包括兵器和乐器)共有6239件,重约10500公斤,其中,青铜礼器(包括食器、酒器、水器)117件,生活用器17件,共有38种134件,都是实用器,总重量2340多公斤。青铜礼器主要有镬鼎2件、升鼎9件、饲鼎9件、簋8件、簠4件、大尊缶1对、联座壶1对、冰鉴1对、尊盘1套2件及盥缶4件等。酒器共13件套,器物种类有大尊缶、尊盘、鉴缶、提链壶、铜罐、过滤器、铜勺等。水器有12件,主要器形有鼎、缶、鉴、盘、匜和斗等。器物组合大体沿袭了周代传统的“鼎成序,簋成套,鬲成组,豆成对,盘、匜匹配”的格局。除上述食器、酒器、水器这三种礼器范畴的器物外,还有不少生活用器,如铸造工艺十分复杂的建鼓座,三件一组的炭炉,还有铜镇、铜鹿角立鹤等,且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