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随州网 首页 文化 随州文苑 文学 查看内容

【随珠弹雀】作者:〈地风升〉

2012-5-21 00:00| 原作者: 老三届| 查看: 101511| 评论: 0|发布者: 呆萌

分享到:
摘要: 鲁侯(或即鲁哀公)听说颜阖是个贤明的人,想请他出来为国家出点力,便派人先送一份礼物去。颜阖家里很穷,住在一个破烂的村子里,这一天正披着件粗麻布旧衣,在那儿喂牛。鲁侯派的人来了,向颜阖问道:“喂,这儿是 ...

    鲁侯(或即鲁哀公)听说颜阖是个贤明的人,想请他出来为国家出点力,便派人先送一份礼物去。颜阖家里很穷,住在一个破烂的村子里,这一天正披着件粗麻布旧衣,在那儿喂牛。鲁侯派的人来了,向颜阖问道:“喂,这儿是颜阖的家吗?”颜阖说:“是的,这是我的家。”那人这才知道他就是颜阖,便说明来意,把带去的礼物当面交给他。颜阖不受,说:“恐怕你听错了?要是送错,你会获罪的,还是回去问问清楚吧!”那人就这样被打发走了。可是不一会,又来了,说:“没有错,就是送给您的,无论如何,求您一定收下!”那人放下礼物就走,颜阖还有什么办法推辞呢。
    《庄子》说完了这个故事,接着发表了一段议论,大意是说:颜阖无意于富贵,富贵送上门来,也并不欢迎,这样的人是难得的。一般的世俗君子,都宁愿冒着危险、不惜牺牲生命,去追求富贵,岂不悲哉!其实道理很明白:如果有这样一个人,以“随侯之珠”,去弹“千仞之雀”,人们一定要笑他是个大傻瓜。为什么呢?因为他所用的珍珠太贵重,而所打的雀子太轻微,得不偿失啊!那么,生命难道不该比宝珠更要贵重得多吗,为什么轻易以生命去求富贵呢?
    所谓“随侯之珠”,是传说中的宝珠,有这样一段神话:随侯(春秋时随国国君)曾救治过一条受了伤的大蛇,后来大蛇衔了一颗直径约一寸的夜明珠来报答他。这颗宝珠因此叫做“随侯之珠”。人们把它作为天下最贵重的珍珠。人们还把它和“卞和之璧并称为“和璧随珠”,或“随珠和璧”、“随和之宝”、“随珠赵璧”以形容稀世的珍宝。
    用“随侯之珠”作弹丸,去打飞翔于高空的雀子,这是极不上算的。所以《庄子》说:“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比喻所用代价太大而收获太微、得不偿失,后来就叫“随珠弹雀。”“随”也可以写作“隋”。春秋时随国在今湖北随县,为楚国所灭。
    南北朝时,杨坚受封于随,称为“随国公”。他把“隨”改名为“隋”。后来杨坚做了皇帝,又以“隋”为国号,即隋朝,他就是隋文帝。从此,“随侯之珠”,也写作“隋侯之珠”。
    杨坚改“隨”为“隋”,去掉走之底,是为了大隋江山不“走”,“隨”为“随”之古字。

随侯珠,和氏壁,是先秦时代两件传世之宝。
    秦始皇未一统全国之前,曾经犯糊涂想赶走秦国所有的外来打工的,李斯也是从河南上蔡招录的公务员,因此也在被驱赶之列。为此,李斯写了一篇著名的《谏驱客书》,秦王嬴政听进了李斯的劝,收回驱逐他国人才的命令。
    《谏驱客书》里有一段话是这样的: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
    这里所说的“随和之宝”就是随侯珠和和氏壁,说明在公元前237年随侯珠已经从随国转移到楚国又被作为贡品转移到秦国了。
    后来,秦王嬴政一统天下,命令丞相李斯在和氏壁上刻字“受命于天,即寿永昌”,作为传国玉玺,此后此玉故事多多,名扬天下,比如王莽篡汉时到他的姑妈孝元太后宫殿去索要玉玺,太后大骂:“我老已死,如而兄弟,今族灭也!”,掷玺于地,摔坏一角,王莽令工匠用黄金补上,又比如东汉天下大乱,袁绍作为诸侯盟主打跑董卓后得到玉玺,《三国演义》里讲过的。后来北宋亡于靖康之难,传国玉玺归于女真金国,史书再无明确的去向记录,传说是最后被带入了成吉思汗墓里(不是成吉思汗陵)。
    至于随侯珠,则从秦王嬴政统一天下之后湮没无闻,似乎世上没有此物,再无关于随侯珠实物的任何记载,因此它的名气也远没有和氏壁大。同为世间无价之宝,一个名扬天下,一个默默无闻,命运如此不公啊。
    有一种说法认为,秦始皇太喜欢随侯珠,将其带入秦始皇陵陪葬了。如果事实真是如此,则随侯珠总有一天会随着始皇陵的发掘而现身于世,那时重见天日,必定作为国宝而为世人所知。如果那样,那么和氏壁传于世而没于世,随侯珠隐于史而现于世,随侯珠的命运却又比和氏壁幸运得多了。
    世事福祸相倚,祸福互转,不可简单而言。

 

 


路过

鸡蛋

雷人

握手

鲜花

最新评论

讲述
百姓家史——淅河铁桥上空的枪声(四)
城东旧事~~我的少年 我和姐姐历经一年多汉口孤儿院的艰辛,回到外婆家的稻草屋,时光到了1950年,...
百姓家史——淅河铁桥上空的枪声(三)
第三章 母子汉口逃难 流浪少年的活生生现实,及乡邻们各种共产党革命传闻,给寄居外婆家的母亲一...
百姓家史——淅河铁桥上空的枪声(二)
开篇以〖淅河铁桥上空的枪声〗为题.以两个中国现代史上的节点为引,写【百姓家史】.家庭,往往是...
专栏
个人专栏建设中…
随网文化频道近期将推出个人专栏,欢迎推荐或自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