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随州网 首页 文化 随州文苑 文学 查看内容

文化交融激荡的地方

2013-1-2 00:00| 原作者: 随州之梦| 查看: 10892| 评论: 0|发布者: 呆萌

分享到:
摘要: 文化交融激荡的地方 台湾的行程中最叫人难忘的地方,就是花莲县的七星潭,那是一个美丽的海湾。海岸线延绵20多公里,海滩或宽或窄,或陡峭或平缓,平缓处多为砾石滩,是一个踏浪捡石的好去处。 来到台湾的七星潭 ...
     
台湾的行程中最叫人难忘的地方,就是花莲县的七星潭,那是一个美丽的海湾。海岸线延绵20多公里,海滩或宽或窄,或陡峭或平缓,平缓处多为砾石滩,是一个踏浪捡石的好去处。       
来到台湾的七星潭,天阴沉沉的,不时的飘下几丝细雨,我看只有一些雨丝,就没有拿伞,穿过赏星广场,面对的就是浩瀚的太平洋。那海浪一阵一阵从远处向眼前涌来,心胸顿时觉得开阔起来。我知道这是世界上最大和最深的海洋,只有这时候,在世界最大的海洋面前,才感到人的渺小。我们的目光能看到的地方,就那么几公里,如果天气好,可能就几十公里。但我的地理知识告诉自己,目光能见到的太平洋,只能是真正太平洋一个很小很小的地方。太平洋超过地球面积的三分之一,其面积不包括邻近属海,约为1.6980万万平方公里。是第二大洋大西洋面积的2倍、水容量的2倍以上。面积若是以亿为单位的时候,目光所及几十上百平方公里就微不足道了。
我突然想起了中国共产党总书记习近平先生说的话:“太平洋够大,足以容下中美两国(《华盛顿邮报》书面专访习近平)。”太平洋是地球总面积的35%,也是世界海洋总面积的49.8%,是四大洋中最大的。中美两国的面积加起来,也不过是太平洋面积的1/10,中美两国在这太平洋有着无限的发展空间。都说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的是人的胸怀。
那一浪接一浪涌上海滩的海浪,就像多情的人为自己的情侣献着殷勤,那么亲切、那么热忱,一浪还没退去,后面的一浪就跟着过来了。这时我感觉到脚下的这片土地,真正是文化反复交融激荡的地方。我们知道太平洋是当代地球上最大的构造单元,它和所有大洋有着不相同的演化史。环太平洋的地震火山带、还在发育成长的岛弧及海沟,东西两岸的地质构造历史有着明显的差异。地质构造的不同不仅仅是位置和地形的差异,气候物产也必然会有很大不同,在不同地域生活的人生存的需求,就必须适应天地的自然规律。采取了各不相同的手段,这各不相同的手段来源于人类生存的需求和人类自己对周围环境的认识,这就必然产生各不相同的文化。
人们面对不同的自然环境,就会顺应这种自然环境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中也必然有精神价值,经过时间的积累,它就成为一个群体共同遵守的生活习惯,经过凝炼渐渐积淀成一种集体人格,这就是文化。文化其实就是人的生存之道、繁衍之道、发展之道。
当今世界最主要的文化是东西方两种文化。
西方文化的源头在希腊,只需要把世界地图一看,就知道那是一种海洋文化。那是一个陆海相间的地方,生活在这里的人必然会有与陆海相适应的生存状态。地处地中海北岸的古希腊,是一个半岛,东部有着世界上最为发达的海岸线。依傍着爱琴海的海岸有许多天然港湾和小湾,海水平静、陆海交织,航行在海内的任何部位,远方的陆岸都不会很远,风起浪涌之时,航船随时可以入港泊船。希腊的橄榄油、葡萄酒,可以和便捷地在西亚、北非换取粮食、金属和奴隶。这就必然孕育人类的商业文明。商业需要灵活的头脑、处世的精明、及时的信息、广博的知识,这种文明的模式就是科学加商业,文化精神就必然是理性加利益。
 这种文化的个人意识很强,经商的成效如何,不在别人,而在自己的才干,个人的能动精神突出,获利就多。所以这种文化激励进取、鼓励冒险,个人努力尽可能更多更快积累财富,就必然崇尚“弱肉强食”的丛林规则。人类文明进步需要权力与财富的集中,然而“丛林原则”有让人类退回到丛林重新成为动物的危险,这时,人们渴望有人来救渎这个世界。于是,耶和华诞生了。耶和华的原意就是拯救。耶稣用基督教义维系着人类心灵深处的爱和善良的因素,让商业文明能够在历史的发展过程里始终保持着一种爱与善良的理性。商业文明始终没有迷失方向,为人类获得科学知识,推动历史进步,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古代东方所面临的太平洋与希腊完全不同,既没有地中海的安详,也没有陆海相间欧亚非大陆,只有苍天和大地,在这块土地上生存,个人的意志强大也无法阻止干旱、洪水、风暴等自然灾害的到来,人们只有顺应天地的自然规律才能生活下去。对天地依赖的农耕生活中,人们生存的需求寻找家庭家族力量的集中,才能在干旱和洪水面前有一点作为。以家族为基本单元的宗法制度就是应对注重自然环境的挑战,唯一的选择。
这种以农业耕作的生活习惯,从生到死就离不开脚下的土地,为了让这片土地能打出更多的粮食,施展的能动性就是起早贪黑呵护这片土地,在很远的地方看到一摊牛粪,中国的老农民会脱下自己的衣服,包起牛粪送到脚下的那片土地。中国人有着极强的忍耐力,可以用一代人、两代人、甚至几代人也要把自己脚下的硗薄土地盘成丰腴的良田。中国人心里想的就是怎样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从不会对远方的土地产生兴趣。这是一种共同的生活方式,心中敬畏和崇拜的是天地、是给自己生命的先人。这种自然崇拜和血缘崇拜用一种特别的精神价值支持着人类最古老的文明发展到今天。
中国人的先祖是炎帝神农和轩辕黄帝,中国文化又被称为炎黄文化,那就是长江中游和黄河中游的两个宽厚平和的老农民。其实中国文化是一种实在厚道的文化,说中国威胁的人要么是对中国文化的无知,要么就是别有用心
我知道自己的目光所及之处,只是太平洋很小很小的一隅,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航海技术的掌握,过去令人畏惧的太平洋在今天看来,也和地中海一样便捷。商业的文明模式和文化精神就希望得以扩展。这种文明有两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资源和市场。这两种因素决定了这个文明永远也不会有自己的边界。西方文化把眼光盯住了东方世界,台湾就是西方进入东方世界的一块美妙的跳板。
最早进入台湾的是西方的教会神职人员,1619年,天主教教父随西班牙侵略军进入台湾。162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占据台湾,荷兰改革宗教会教士来台传教,基督教由此传入台湾。17世纪初叶,荷兰逐渐取代了早期的殖民强国,成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强国。荷兰侵略者据台时,驱逐了天主教教父,留下一群无人领导的信徒。然后大量聘用荷兰改革教派的神职人员来台传教。这些人传教的最重要方法就是创办教会学校,利用荷兰的资本主义成果,灌输西方文化的价值观。1662年荷兰侵略者不敌投降郑成功,郑氏并没有驱逐基督教神职人员,西方宗教就这样占据了台湾人的心灵。我们环岛的时候,公路边有许多土著民的墓地,那墓地的坟头有许多许多十字架,应该就是西方文化传播者的成果。
福建南部的闽南人是台湾人口的主体,据相关资料分析,闽南人占72%,外省人占13%,客家人占11%,原住民和新住民为4%。这就是说:从血缘上来看,中国文化的印痕谁也没法抹去。文化就是我们共同遵守的一种生活方式,共同追求的精神价值。中国人有一个最重的印痕,就是我们都有一个姓,从学会说话的那天起,就知道自己姓什么。姓氏实际是解决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等最基本的理念。这种姓氏强化就是东方中华民族独有的意味深长的文化现象。
只要你是中国人,无论你走了多么远,隔了多少代,入了什么籍,都不会忘记自己姓什么,也不会把个人的名字放在前面,姓氏放在后面。其实这就是在反复地提醒“我”不是一个个体,而是一个群体,更是一种历史的存在。“我”是父母所生养,父母是祖先生养,不要忘记生养大恩德。中国人一生就在这人性质朴、动情的“感恩”中受教育,是因为中国人的姓氏时时刻刻都不能与自己的身心分开。姓氏帮助中国人完成了人格修养的教育。中国人不信教,但中国人必须守住的一套人生底线,就是不能做对不起父母、对不起祖先的事。这种生活习惯沉淀为集体人格,就成为民族的灵魂。
西方人认为中国人不信教,就难以完成自己的人格修养。其实中国的儒、道、佛用不同的方法,把一种爱的精神贯穿于文化哲学的始终。爱是向下的,动物也知道爱自己的子女。人的伟大和崇高就在于能够改变这种方向,让爱能向上流溢。农耕重继承是因为耕耘收获、分配消费都是在家长的权威下进行,形成尊老敬老的习俗很正常。商业活动千变万化,遵循老经验可能会赔本,盲从权威还会破产,所以尊祖敬祖的意识要淡薄得多。东西方人在一起生活,文化习惯就会有很大的冲突。过年了,中国的男人女人不顾一切地要与的亲人团聚,家庭的另一半就感到不可思议。什么亲人?从没有来往的人,与自己的生活毫无帮助的人。清明节,中国人又要去给那些从没见过面的人上香烧纸。东方人丢下工作也要回故乡去祭祀的行为,西方人觉得难以理解。
现代西方人以寻根为新潮,被称为揭开近代西方序幕的文艺复新为什么在意大利发生,就是寻根。因为意大利保有大量古希腊的文化典籍。基督教教会成为了当时社会的精神支柱,个人的价值不能通过正常的道路得以展现,就必然去寻找一条能够实现自己价值的道路。中国人无需寻根,这是因为他们从来就没有忘记自己的根本。年夜饭的温暖,清明的袅袅烟火就是中国人寻根最感性的东西。尊祖敬宗精神从宏观上铸造了一个民族永不衰竭的向心力、凝聚力。文化不是说读了多少书的人才有,它就是融进了血液中的自觉行动,到了过年的时候,无论多少艰难,也要回家。人生坎坷的时候,抬头望着天上的那轮明月,想的就是生养自己的故乡,自己不在那里生、那里长,从来也没见过,不重要,只要那里是生养祖先的地方,依然是故乡。祖是一切亲情、根系所在,“血浓于水”是中国人终生不渝的信念。
 台湾的人口构成说明,这块土地上生活的人,生活习惯和价值追求肯定是东方的。然而,台湾特殊的地域位置和特殊的历史,让这片土地必然比较多地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首先是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希望用西方的民主思想完成东方民族复兴的理想。孙中山所处的年代,是中华民族全面遭遇危机的时代。孙先生的生活经历,让他觉得通过西方的文化可以让中国民族独立、民主、富强。其实孙先生对西方并没有全面的认识,中华民族的独立首先是文化的强大,商业文化与农耕文化是不两个完全不同的体系,不是简单嫁接就可以兼容的。然而,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民族主义的旗帜是那么吸引人心,以为三民主义就可以带给中华民族独立、民主、富强。
孙先生有一个很重要的朋友叫宋嘉树,同是喝过洋墨水的,又同是基督教徒。宋嘉树娶妻倪桂珍,生下了影响台湾命运的蒋夫人宋美龄。宋嘉树有12年的美国生活经历,而且还是基督教神职人员。倪桂珍母亲姓徐,她可以说是明朝中西文化交流的名士徐光启的第十七代孙女,毕业于上海圣公会主办的女子学堂。宋美龄还没出生,就有着深深的西方文化烙印,宋美龄5岁就进入中西女塾,8岁开始美国生活。十余年的美国生活,除了一副面孔无法改变,她的身心都被西方文化和社会浸染、陶冶。
1943年2月,她站在美国众院讲台上说:“我操诸君之语言,不但操诸君内心之语言,且操诸君口头之语言。故今兹来此,亦有如见家人之感。”美国人为之倾倒的其实不是真正的中国文化,而是痴醉自己的文化。无论何种文明能够存世和发展,最重要的就是维护爱与善良。宋美龄的演讲触动文明最脆弱的神经,人类在重大灾难面前,只有互相救助,才能存活。
中国的重大灾难其实就来来源于争夺资源和市场的战争,中国的近邻日本是后发的资本主义国家。当日本的资本主义发展起来后,发现亚洲的资源和市场已被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瓜分,觉得依靠自己的实力,应该重新分配,这当然要触动既得利益者,这个缺乏道德的民族就发动了战争。亚洲人民陷入了深深的灾难之中。在生死的时候,意识形态就显得不重要了,存活让不同思想的人团结成一个共同体。不同文明必然包含着爱和善良,人类因为有这些爱和善良,才没有退回丛林成为野兽。
人从动物中能脱颖而出,能保持对自然界的优势,就在于人能够克制自己的生物性,自觉履行一种道德规范。东西方文化虽有很大的差距,但在存活发展的过程中,必然出现一种机制抑制人类自身向生物型方向发展。西方商业文化出现了基督教,人获得知识就是偷吃智慧果,就有了羞耻感,人不能沿着生物型方向走,走下去就是造新的罪孽。东方的农耕文化则是做了伤天害理的事,就是对不起父母、对不起祖宗。这实际上是维护文明发展方向的一种机制,一种道德人格的修养,把道德实践的经验内化到文化的结构之中,以凝聚积淀起强有力的道德精神力量。
之所以说日本是一个缺乏道德的民族,就是在日本文化中,始终缺少这样一种抑制自己朝生物性走下去的机制。这个民族始终信奉实力,认为战败是实力不济的原因,从没想过正义性。历史与正义本无联系,历史是岁月的积淀,正义是判断的结论,然而历史的走向总是沿着正义的方向前行。日本从没认为自己发动战争的非正义性,战争中造下过罪孽。因此,这个民族永远也不会像勃兰特那样跪倒在华沙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面对600万被德国法西斯杀害的犹太人,深深的罪恶感、负疚感一阵一阵地撞击着心灵,想到自己的民族给人类带来的深重灾难,良知良觉被唤醒,身为德国总理的勃兰特突然双膝跪倒在冰冷坚硬的大理石上,全世界在这一刻寂静无声,很多硬汉顿时潸然泪下。那一夜,德意志全民族彻夜未眠,反复收看自己选出的总理那下跪的画面,勃兰特的人格终于让一个民族的良知良觉得以苏醒,产生了强烈的集体负罪感。德意志民族敢于直面历史错误,就是因为这个民族的文化中那种抑制机制发挥了作用。大和民族从来没有真正反省过自己民族给人类带来的深重灾难,就是因为这个民族文化中缺少这样一种维护爱与善良、抑制生物性发展的机制,这个民族就很难做到真正的悔罪。这个自以为最聪明的民族,最多是一点小聪明,不可能有大智慧。这点小聪明可以让自己的民族获得一时的利益,不可能真正成为强大的民族。
财富获得与聚集的方式的不同,是区别东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判别这两种文化品格高下的最佳切入点。
东方的农耕文化认为财富的获取,只能先予后取,只有给予,方能取得。收获粮食,先要付出汗水辛劳。中华民族的勤劳朴实、厚道平和是世界民族中屈指可数的。中华民族不信奉实力和征服,在万物面前,是平等的合作对象,对大地虽有索取,但必须要平等地付出。东方的农耕生活以自给自足为主,也有交换的商业,那是一种以物易物的平等交换,它不需要有丰富的资源和广袤的市场。这就造就中国文化与天地的和谐,确保了中华民族永续的生存发展,5000年的中国文明,依然和大自然保持了相对和谐的关系。中华民族很满足已经得到的东西,不会无限的索取,这就决定了中华文明不具有贪婪的侵略性,它与游牧和商业完全不同。
人的生存其实就是能够转移宇宙深处的能量,天地对人类的仁慈和恩泽,就是用自己的能量注入生命之中。但是太阳不能直接把能量注入人体,太阳辐射出的能量必须由植物组织吸收,这就是神奇、微妙的光合作用。能吃青草植物的生物为初级消费,再吃初级消费的生物为二级消费。人作为一种动物,是自然界中很少的多级消费者。游牧生存方式需要两级的能量转换,两级级能量转换需要广阔的疆域,以承接太阳能量的转化。这种生存方式天生注定有强烈的扩张欲望,很多西方学者总是以成吉思汗的大范围征服来论证中华文明,虽然这个游牧民族的部分后裔后来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但当时中华文明的主体农耕文化也是被征服者。
西方的商业文化也是一种无明确边界的生存方式。资源和市场的最佳配置围绕的是利益,只要有利益,那里就可以作为起点,那里也能够成为终点。为了确保利益的最大化,这种生存方式总是以实力作为衡量边界的标准。
中国曾经有很强大的实力,很容易征服邻近的民族,但这个民族从没有野心侵略与扩张。中华民族在5000年的生存发展中,有过许多战争,然而全然没有扩疆拓土的侵略,而是守疆护土,维护农耕环境不受干扰的战争,更多的是农耕内部争权夺利的内耗战争。
我面前的海就是东西方交融激荡的一个所在,虽然是阴天,也有些风,但眼前的景象丝毫不恐怖,有点像一个顽皮的娃娃嬉闹、喧嚷,深蓝色大海,看似很平静,为显示自己生命的存在,那一排排的白浪从远处向岸边走来,发出哗哗的声响。我知道这浪也许就是从对岸而来,一次次地拍打着海滩,海滩耐着性子任由那浪的嬉闹和喧嚷。我觉得人类文化的交融如果不参杂利益因素,就应该是这样的模样,这是多么娇美的容光。
然而,人有欲望,欲望既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也是造成人类灾难的根本原因。一只蝴蝶在亚马孙河谷的鲜花边抖动翅膀,发出的声波共振甚至难以察觉,但是蝶舞可以唤醒一股巨大的张力,推动气流在两周后形成一场巨大的风暴。气象学家的“蝴蝶效益”理论其实也适应文化价值的冲突。我没有见到太平洋的台风登陆台湾,但我的脑海里储存着许多许多在风暴面前,生命的脆弱,人类的无奈信息。由这些自然灾害就想到人类自己因为欲望引发的灾难,巨大的伤痛,恐怖的记忆,远比自然灾害可怕。
民族是文化的共同体,不同的民族有着不相同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文化生态的差异就会发生冲撞,这种冲突有时就源于一个很小很小的起因,一种文化觉得微不足道,另一种文化却感到是尊严的丧失。尊严是比生命更重要的,人如果为了自己的尊严是可以以命相搏的。中国文化说到底是一种农耕文化,农耕生活需要整体的力量,中华民族的每个成员心中的大中华就是一个家。
这个家最大的事就是祭祀和战争。《左传》里的“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初始是讲祀礼与军礼,后来成为祭祀与战争的最好解释。把祭祀和战争作为国家最大的事情,其实就是中华民族价值观的具体诠释。祭祀的对象是天地和祖先的神灵,祖先是给予我们生命的人,天地是给予祖先生命的,这种祭祀就是感恩。
祖产有物质和精神两种,维护祖产,就是维护生养祖先的那片天地和祖先创立的文化。炎帝神农的精神特质就是敢于牺牲、勇于奉献,刑天舞戚、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的故事都发生在这个部落,因为这是南方精细稻作农耕的特质,为了追求安稳和平的农耕生活。当耕种的和平环境受到破坏时,中国人身上爆发的那种能量是不可思议的。近代中国有太多的国仇家恨,那被瓜分抢掠的记忆,那被奸淫烧杀的恐怖,仿佛就在眼前,但这个民族真诚地期盼着和平。这种期盼不是中华民族健忘,而是这个民族心中有太多的宽容和饶恕,这种宽容和饶恕必须是在能维护祖产的前提下实现。
人类文化虽然是多种多样的,但只要是文化,就有一种共同的元素,那就是爱与善良。文化的交融激荡过程就是一种相互理解,相互吸纳的过程。以利益为上的商业文化很多时候以实力来判别文化的优劣,当一种文化以经济规模来判断文化价值时,必然误判。这种误判就可能蒙蔽自己的智慧,难以发现异质文化中的高贵,这种高贵与自己文化中的高贵有着相同的基因。这种相同需要的是发现,只有真正的智者才能发现这许多的相同,是人类生存、繁衍、发展的根本保证。很多时候有些人不是发现和维护各种文化中的共同元素,而是想法操弄其中的差异,差异的扩大就可以获得更大利益。判别一种文化的质量优劣,应该从这种文化发生发展定型时期去寻找本源性特征,进行分析,才能够获得这种文化的本质认识。
东方农耕文化发生的那一刻,我们就在寻找与天地的和谐、与人间的和谐,这是一种整体观的文化。它起源于家,家族、社会,认为家是一个整体、社会是一个整体、世界是一个整体。为了整体的完美,可以牺牲、奉献,大陆曾用一代人的工农产品剪刀差,完成了自己的工业体系建设,也勒紧一个民族的裤带制造出“两弹一星”,才让一个民族有尊严地生活在这个世界。这种文化对于整体和谐的追求,应该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方向。它追求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讲究的是共生共荣,而不是我荣你枯的零和。再比方父债子还,在西方和许多文化中是不可思议的。东方农耕文化则是理所当然,因为我的生命是父母生命的延续,父子就是一个整体。儿子做错了什么,对不起的是父母祖先,这种约束不会小于宗教的约束力量。说实话,人类世界没有万世一系的民族文化,优秀的文化要善于吸纳他种文化的营养,让自己呈一种成长的态势。 
天地厚待中华民族,为我们创造了这么好一个地方,能广泛地接纳人类世界的许多文化。这就是天帝赐予的息壤,息壤就是天地间的一块神土,不仅能生能长,还能给人祸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同胞,有幸能先感受天下文化之精妙,细心品味,剔除糟粕,吸收营养。
我漫步走向海滩,台湾真是文化交融激荡的地方,我俯下身去,捡起一块卵石,那么温柔敦厚、圆融和谐,把玩良久,我体味出这卵石曾经无限大,岁月的浪涛渐渐地雕刻,才有了这等模样。多长的岁月,是我们难以想象的长,由此我感觉到脚下的这块土地就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中国传统文化把这神土叫作息壤,息壤就赋予了台湾同胞的一种责任和使命,这就是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以真诚的心、爱和善良的准绳悉心体察世界各民族创立的各种文化,细心梳理、精心呵护、虚心吸收、诚心融合,一个民族因为有您的辛勤而受益。                                                                                                                              

路过

鸡蛋

雷人

握手

鲜花
上一篇:煎豆腐下一篇:非感冒症状

最新评论

讲述
百姓家史——淅河铁桥上空的枪声(四)
城东旧事~~我的少年 我和姐姐历经一年多汉口孤儿院的艰辛,回到外婆家的稻草屋,时光到了1950年,...
百姓家史——淅河铁桥上空的枪声(三)
第三章 母子汉口逃难 流浪少年的活生生现实,及乡邻们各种共产党革命传闻,给寄居外婆家的母亲一...
百姓家史——淅河铁桥上空的枪声(二)
开篇以〖淅河铁桥上空的枪声〗为题.以两个中国现代史上的节点为引,写【百姓家史】.家庭,往往是...
专栏
个人专栏建设中…
随网文化频道近期将推出个人专栏,欢迎推荐或自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