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三伏贴 温阳散寒正当时
本帖最后由 随州网小土豆 于 2020-7-3 10:06 编辑随州市中医院 “冬病夏治”在原有的基础上,对活动项目进行创新,推出内服+外敷,三伏贴、调理灸、刮痧等特色中医药外治疗法,加上内服药物调理,增强疗效。咨询、预约工作现已开始,请各位病友互相转告、前来咨询就诊。
何为冬病?
“冬病”就是指冬病易发病,此类病的易发人群多为虚寒性体质,也就是俗话说的“没有火力”,通常的症状是手脚冰凉,畏寒喜暖,怕风怕冷,神倦易困等。道医称为“阳气不足”,也就是自身热量(能量)不够,产热不足,寒从内生。
冬病为何要夏治?
传统上认为,冬为阴,夏为阳,“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虚寒性疾病,比如,阳气不足引起的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冬季人体的阳气本来处于相对弱的状态,加之患者本身存在阳气不足,阴盛阳衰造成慢性咳嗽,哮喘反复发作或加重。“冬病夏治”的方法,就是应用温阳散寒的药物,在夏季阳气旺盛的季节,通过温阳调理,调动身体的阳气,祛除潜藏的阴寒之病邪。而目前最常用的冬病夏治手段,就是大家通常说的“三伏贴”。
什么是三伏贴?
三伏贴是一种传统中医的治疗法,以中药直接敷贴于穴位,经由中药对穴位产生微面积化学性、热性刺激,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根据中医理论每伏第一天是开穴的日子,此时敷贴疗法最佳。
冬病夏治“三伏贴”适宜病症
1、呼吸系统疾病:易感冒者、哮喘、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肺心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等。
2、消化系统疾病: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肠炎、消化性溃疡、便秘、腹泻、肝炎、脂肪肝、肝纤维化、肝硬化等长期患病导致脾胃虚弱、体虚、体寒、气滞血瘀证。
3、骨关节疾病:颈椎病、肩周炎、腰痛、腰椎病、类风湿关节炎、退行性骨关节病变等。
4、肾病、风湿病:水肿、免疫力低下、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征、风湿病、失眠、高血压等。
5、小儿疾病:体虚易感、哮喘、支气管炎、消化不良、厌食、遗尿、生长发育迟缓等。
6、眼、耳鼻喉科疾病:变应性鼻结膜炎、过敏性结膜炎、虹膜炎、角膜炎季节性反复发作、冬季见风流泪症、过敏性鼻炎、咽炎、慢性鼻炎、咽炎、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等。
7、亚健康调理:免疫功能低下,阳虚体质,气虚体质,亚健康等。
冬病夏治“三伏贴”科室
呼吸科、肾病科、肝胆脾胃病科、康复科、骨伤科、老年病科、儿科
冬病夏治“三伏贴”贴敷时间、地点
头伏:7月16日-7月25日
中伏:7月26日-8月14日
末伏:8月15日-8月24日
地点:门诊大楼二楼
咨询电话: 13986446265
冬病夏治“三伏贴”注意事项
1、贴敷时间为每年三伏天,一伏六贴,连续三年以上。根据中医理论每伏第一天是开穴的日子,此时敷贴疗法效果最佳。
2、贴敷时应穿宽松透气衣服。
3、成人贴敷6-8小时,最长不能超过24小时。
4、刚贴上去时感觉凉凉的,稍微过一会儿,局部会有发痒、发热,一定要贴过午时,如果无特别不适,可适当延长贴敷时间。皮肤比较敏感的患者,需仔细观察敷贴过程中皮肤的反应,若灼热刺痛、发痒发热明显,则应及时取下药物。
5、治疗当天避免贪凉,不要过度吹电风扇和在过冷的空调房中停留,更要避免空调冷风直接吹到贴敷部位,以利于药物吸收。
6、敷贴期间饮食要清淡,不宜饮食生冷,如冷饮、冰镇饮料、海鲜,肾脏病忌过咸、过甜、烟酒辛辣刺激。
温馨提示
冬病夏治并非人人适用,因此应该慎重选择这种治疗方法,否则不但不能治疗疾病,反而会因使用助阳的药物,耗伤阴液,引发其他问题。中医治疗讲究辨证论治,同一种疾病,会有不同的证型。因此,患者需要在三伏天到来之前去医院就诊咨询,看自己是否适合。另外,下列人群不能贴三伏贴: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患者,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或患有接触性皮炎的患者,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妊娠期妇女,4岁以下的幼儿。
{:1_535:}
{:1_535:}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