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成诗人”式的忽悠何以屡禁不止?
原帖:http://opinion.people.com.cn/n1/2017/0830/c1003-29503046.htmlhttp://www.rongbiz.com/info/show-htm-itemid-406951.html忽悠,是北方一带的俗语,大概是设圈套、蒙骗、让人上当的意思。我人生第一次对“忽悠”有亲身体会大概是高一的时候。当时父母在杂志上看到一则广告,那是一套教材,声称可以激发潜能、开发脑力,自我训练就能达到一目十行甚至过目不忘的境界,并且“30天速成”!不出所料,父母买下了它,然后逼我勤学苦练;最后虽然效果为零,他们依然深信不疑,怀疑我不够努力…… 因为那次被忽悠,父母付出了几百块钱的“学费”。如今时过境迁,这个数字已经飙升到了6.8万元。据报道,在上海一家名为“脑立方”的培训机构,宣称花上几天时间开发右脑,就能让孩子“过目不忘”“七天成为诗人”,甚至蒙着眼睛都能辨别物体的颜色……不少家长一掷千金之后,才发现以上描述不是奇迹,而是忽悠。从已经公开的报道中,我们可以知道,该培训机构尚未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备案,涉嫌无办学许可设私塾。由于教育部门对于教育培训的场地、师资、消防等要求比较严格,一些培训机构选择到工商部门或民政部门登记,将经营范围定在教育咨询、家政服务等方面,有的甚至是在计生部门备案。由此带来的后果是,即便一些培训机构超范围经营,将手伸到了教育培训领域,从事教育培训的老师不具备教师资格,消费者遭遇退费难等权益受损的问题,也很难受到查处。一个正常的市场,不能只靠消费者如履薄冰,一味警惕。虽然行政的手不能干涉市场,但正常的监管与执法必须履行分内的职责。“脑立方”3年间,发展了120多个教学点,企业自称,还有一些教学点正在建设装修阶段。这些分明暗示了监管的缺失与不作为。减少培训机构市场乱象,保障消费者权益,需要教育部门、工商管理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加强信息沟通和协作,同时对培训机构资质严加审核,加大对超范围经营、无证办学的打击力度,如此这般才能形成健康的市场秩序。法律层面的问题容易厘清,但“脑立方”事件却有更多内容值得我们思索。“两天能打开右脑”“七天能脑屏成像”,一般智识层次的消费者对这样的宣传都会感觉荒谬。光看新闻报道呈现的窗口,很容易让人对受骗家长的行为百思不得其解。但如果对“脑立方”长时间、循序渐进的宣传过程加以剖析,考虑到其中加入了有目的性的、技术前沿的新词汇,创造了一种互相影响的群体性压力,那这种不可理解的骗术就变得可理解了。在现代社会中弥漫着不能克服的焦虑感,一部分人崇拜“投机”,不愿意靠脚踏实地的努力去获取成功,这是骗子得逞的深层原因。以“脑立方”宣称的“七天成诗人”来说,古诗词的写作要建立在大量阅读和积累的基础上,依靠长期的训练和情感的融入才能实现。脑立方这类教育机构之所以会急速发展,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急功近利也是值得反思的。在“超感心像力”“超感创作力”这些看着“高大上”的词儿的背后,是对教育规律的背离。“孩子是要别人教的,毛病是要别人医的,即使自己是教员或医生。但做人处世的法子,却恐怕要自己斟酌,许多别人开来的良方,往往不过是废纸。”鲁迅的这段话,似乎可以与众家长共勉。其实,人脑开发和利用至今仍是科学之谜,而恰恰这个“谜”字给“大忽悠”们提供了发挥的空间。它们往往利用信息不对称,打着新发现、新产品的旗号,轻则花言巧语、夸大疗效,脸皮厚的直接生搬硬造、招摇撞骗。就像“蒙眼辨色”“过目不忘”“1小时创作20首古诗”,只要稍稍想一下就会觉得荒谬。但奇怪的是,社会上这类的培训机构生意兴隆——它们似乎只要喊出“效果神奇”的广告,摆出潜能开发、全能、速成等关键词,家长们就会争先恐后地掏腰包。 这些换汤不换药的忽悠,为什么屡禁不止?按照业内人士的说法,因为这门生意太好做了:教育培训门槛高,那就在经营范围上打擦边球;家长学生一般都好忽悠,基本日进斗金,即便有人不满大不了退学费,或者被关停,换个地方还能东山再起……从目前情况看,对于这类培训机构,大力打击是必须的,教育部门、工商管理部门等不妨加强信息沟通与协作,对相关培训机构的资质严加审核,对违法行为严加处理;从长远来看,今后还需要完善教育培训市场的法律法规,彻底加强教育培训机构的准入、审批和监管。 当然,斩草容易,至于能否除根还得看“买方”。现在对于有关课外培训的是非,人们总会将矛头对准教育焦虑的父母,对准不理性的教育心态,然后仿佛进入了一个死循环。确实,教育焦虑短时间难以化解,这一点必须承认。但目前至少需要逐步提升公众对于教育的科学认识。 天下的父母都爱孩子,却未必会爱孩子。以教育来说,这件事绝对没有捷径可走,并不是什么都学、学的越多越好,也不是高投入就能换来高产出……教育是门科学,跟着感觉走,依靠人云亦云做判断,很可能跑偏;只有对教育增加科学的认识,或许才能少一些短期功利,多一些“风物长宜”;少一些“妈妈以为”,多一些“孩子适合”……
少一些“妈妈以为”,多一些“孩子适合”
同感!{:1_535:}{:1_548:}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