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出游安全防护策略
炎炎夏日,是安排户外活动的最佳时机。集体出游固然可以凝聚彼此的感情,但幼小的孩子在不熟悉的环境中,不但无法保护自己,有时还会因为不小心,导致意外发生。为了让出游不再是负担,父母及老师可得留意各式环境暗藏的危险,进而提早预防喔。“哇!夏天到了,闷在家里多可惜!还是赶快计划一下该去哪玩吧!”看着外头灿烂的阳光,相信这是大家共同的心声。随着季节的脚步,不仅父母已准备要带孩子一同出游,连学校也开始安排户外教学了呢!
外出郊游,有助于放松心情,若是安排得宜,还能让小朋友学习课本以外的知识,增加快乐的成长经验!然而,三至六岁的孩子,由于骨胳肌肉的发育与运动神经的协调功能尚未成熟,加上普遍对环境认知不足,往往在大人没有注意到的时候,发生了种种意外。
据统计,幼儿夏季出游最常发生的意外分别为溺水、中暑、晒伤、蚊虫咬伤、摔伤、擦伤及切割伤等,而这些大都是可以事先预防的。近数十年来,幼儿意外频传,造成无数家庭的损失与悲剧,身为孩子“保护者”的家长与老师们,有必要加强认识这些意外灾害,并在出游前准备相关物品,做好一切预防的工作。
Check!危险现形!
许多看似一般的环境,对宝宝而言,其实都蕴藏了不少危机。当然,这并不是说,禁止宝宝外出就能杜绝上述的伤害,而是提醒我们依环境特性来作规划,预防相关意外,给予孩子一个安全的游憩空间。以下,即为出游时的常见灾害及各式处理方式,大家在选择出游的地点时,要加倍留意喔!
SOS现场直击——溺水
天气这幺热,如果能泡在冰冰凉凉的水里面,不知道有多舒服呢!而且跟孩子一起玩打水仗的游戏,他也显得特别的开心!只是我才上岸拿个东西,宝宝怎幺就不见了?
危险指数:☆☆☆☆☆
易发地点:海水浴场、游泳池、溪边、景观鱼池
行前准备:救生圈、防晒产品、毛巾、饮水、替换衣物
长久来,溺水一直是幼儿意外的头号杀手,需要高度关注。对儿童来说,只要是容易接触水的环境,都相当的危险,别因为有救生员在场,就掉以轻心。事实上,连在家中的浴缸都不免会发生此类意外,何况是陌生的环境呢?
虽然父母在孩子下水之前,都会帮他准备好救生用品如游泳圈等,但夏日海水浴场、游泳池畔总是挤满了人,一个错身,两人的距离渐行渐远,容易发生抢救不及的情形,即使在岸上,推挤碰撞之时,孩子也容易跌倒受伤。
来到海水浴场或室外的游泳池,应事先替小孩涂抹防晒产品,否则炽热的阳光将使宝宝变得犹如小黑炭一般,晒伤亦随之而来。活动当中,需得补充水分,结束后,不妨作个简单的冲洗,换上干净的衣物再踏上归途。
溪边水流湍急,滑石密布,杂草丛生;景观鱼池则大多混浊不堪,难以辨别深浅,发生意外时,往往难以抢救。而且这两个地方的水质未经消毒,清洁卫生堪虑,幼儿在这里玩水,可能发生皮肤过敏等症状,因此应严格禁止孩子在附近游玩。
“不让孩子离开你的视线范围”是预防溺水的关键,就算是短短的几分钟,也不能轻忽。每年6~8月的假期,水上活动通常比较丰富而且容易安排,为确保幼儿戏水安全,请牢记上述的守则喔!
医疗处理:溺水主要的伤害在于“缺氧”,脑部缺氧6分钟以上,大脑功能就会完全丧失,因此掌握黄金时刻,进行急救工作,则是保护者必学的课题!溺水时间与CPR的时间是愈后的两大指针,大家应尽早学会CPR,预防万一。
CPR心肺复苏术
1.让患者平躺,头部往后仰并清除口中异物。维持患者呼吸道畅通,并观察有无呼吸。
2.如无呼吸,则马上进行人工呼吸。然后检查脉搏,决定是否同时施行胸外按摩。每5次胸外按摩后进行1次人工呼吸,约20个循环过后,继续检查脉搏与呼吸。
3.如仍无呼吸与脉搏,再继续施行CPR,并每4~5分钟检查患者脉搏与呼吸一次。
经心肺复苏术后,应尽速带患者就医,医师会要求患者住院,观察两天内有无发生呼吸窘迫症候群,并注射抗生素,预防肺部受污水中的细菌感染。
SOS现场直击——中暑
难得出门一趟,当然要玩个过瘾咯!看着孩子东跑跑、西停停,时间一下子就过去了。但不知道为什幺,他开始觉得浑身发热,接着意识也陷入了昏迷,该怎幺办呢?
危险指数:☆☆☆☆
易发地点:休闲农场、海边、山区
行前准备:透气衣物、帽子、防晒产品、饮水、洋伞
离开钢筋水泥的城市,孩子一接触户外环境,马上就玩得不亦乐乎,完全无视周遭环境的变化,因此也可以说,大部分孩子都有中暑的经验。中暑时,人体会出现体温大于40.6℃,中枢神经异常(躁动、昏迷、抽搐),及全身发热,排汗困难等反应。
中暑依发生转机及原因可分为传统型中暑及出力型中暑两种,而幼儿中暑多属于前者。传统型中暑常发生于持续高温、湿热无风的环境,主要是因为热排除不良所导致,服用心脏病及其它慢性病药物的老人与孩子,因药物有利尿及抑制排汗的成分,特别容易中暑。出力型中暑则是因激烈运动与劳动而成· 为预防中暑,出游时,无论大人、小孩皆应穿著透气、轻便的服装,戴上阔边帽子及撑伞,减少激烈运动,适时补充水分,少喝咖啡因饮料。如选择到乡间农村、海边等遮蔽物较少的地点,可以水分冲头、颈部,来帮助散热,并避免在阳光直接照射的环境下停留太久。
医疗处理:很多人都误以为,中暑仅出现于夏季,其实不然。持续高温、不通风的车子亦会增加中暑的人数。当孩子有中暑的情形时,需将他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服较紧的地方,使其排汗顺畅,并以湿毛巾擦拭患者,降低体温。若幼儿已出现中枢神经异常情形,则需由医师判断处理,补充电解质。
SOS现场直击——晒伤
宝宝年纪这幺小,也不知道要不要帮他擦防晒霜。一整天逛下来,他的小脸红得像颗苹果似的,好象很不舒服的样子,带他去看医生,才政府宝宝晒伤了!
危险指数:☆☆☆☆
易发地点:休闲农场、海边、郊区
行前准备:浅色衣物、帽子、防晒产品、饮水、洋伞、太阳眼镜
阳光虽能予人温暖,并帮助身体合成维生素,但看不见的紫外线,却是肌肤健康的一大天敌。它不仅会造成晒伤、光敏感、白内障、色素沉着,皮肤老化等缺点,严重的话还会导致皮肤癌!
紫外线可细分为UV—A、UV—B与UV—C。UV—A会引起光敏感反应、使身体长出特殊的小痣,及增强UV—B的致癌性。UV—B晒伤力及致癌性最强,而UV—C因不存在正常地表,故不讨论。所以一般谈到防晒,指的便是UV—A及UV—B的防护。
年幼的宝宝是否需要擦防晒产品?又该何时开始擦?这都是家长们的共同疑问。因为幼儿皮肤结构尚未成熟,建议六个月后再使用防晒产品,在这之前,采用物理性防晒就OK了。有报告指出,如果在十八岁前即规律使用SPFl5的防晒油,即可减少了78%罹患皮肤癌的机率。
皮肤科医师提醒大家,每天10:00~15:00紫外线最强,若要外出,请在日晒前15~30分钟涂抹适量防晒产品。不过防晒品会因流汗、或遇水而流失,活动中应适时补充。而浅色的长袖衣物、宽边帽子、也都是很好的防晒工具喔!现在就让我们看看,随着紫外线指数的增强,我们需要什幺样的防护措施吧。
医疗处理:若状况不严重,父母可用冷水湿敷宝宝皮肤,或以布包住冰块,使疼痛得以舒缓,并改用清淡的饮食,适时补充水分,近日内不要再曝晒。中度晒伤会有红肿、痒痛的现象,严重晒伤则会出现水疱,父母应带着宝宝尽快就医。
SOS现场直击——蚊虫咬伤
郊外的蚊虫多得令人受不了,怎幺赶也赶不走!看着宝宝手脚如“赤豆棒冰”,爸爸妈妈一定心疼极了。虽然过几天就能消肿,但夏季传染病猖獗,该如何杜绝这些蚊虫的侵扰呢?
危险指数:☆☆☆
易发地点:公园、山区、溪边
行前准备:防蚊液、长袖上衣、长裤、帽子、袜子
天气越来越热,蚊虫也越来越多,每到户外郊游的时候,这些不速之客,常常会在我们身上留下纪念品—一个个又红又肿的小包,让人恨得牙痒痒,却苦于无法驱离体积小、行动快速的“闪灵杀手”。蚊虫咬伤大部分能自行痊愈,但要预防细菌感染,避免患处恶化。
蚊虫叮咬时,会将酸性物质注入人体的角质层,使人产生红、肿、痒、长疹子,甚至起小水泡等反应,婴儿因为皮肤较薄,看起来会特别的明显。为免孩子抓破伤口,引起蜂窝组织炎,父母应立即替帮宝宝剪指甲,并涂抹抗生素药膏。
皮肤的红疹有扩大或化脓现象时,需找医生做更详细的检查。
蚊虫的孳生与止水息息相关,出游时避开这类地点,可以有效减少蚊虫叮咬的机率。戴帽子、穿著长袖、长裤与袜子是简易而有效的办法,但颜色鲜艳的衣服、洗发精、香皂、香水等含香料的物品通通要淘汰出局。
市售的防蚊液因具有待乙妥成分,不适用于婴儿,即使是幼儿也应选用浓度低于15%的防蚊液,而且不要大量且长时间使用。帮幼儿擦防蚊液时,为避免他误舔,最好不要擦在手上,回到家后,大人、小孩都要马上用肥皂及水洗掉身上的防蚊液。
登革热:登革热是经由埃及斑蚊和白线斑蚊传染登革热病毒所引起的,每年夏天,它便开始大肆活跃,令老师、家长头痛不已。
登革热潜伏期约五至八天,前两天会出现发烧、头痛、眼痛、寒栗等症状,第二至四天,则会出现持续高烧、恶心、呕吐、倦怠感、皮肤敏感、全身淋巴肿、白血球数量减少、血小板数量减少现象。第三至五天,斑丘状或猩红状皮疹会从胸部和躯干向四肢扩散。症状约一个星期内消退,大部分的病人都能自行痊愈,年纪小、抵抗力差的孩子,则可交由医师诊断。
登革热的诊断以血清检查及病毒分离为主,并依出现的症状来治疗。患者要多休息补充水分,必要时可服用退烧止痛药。至于会增加出血现象的阿斯匹灵类药物,千万不可服用。
居家环境的清洁,是预防登革热的前哨工作,家中或附近空地会积水的地方如水池、花盆等,要经常清洗或更换,杜绝蚊虫孳生。安装纱窗纱门、将吃不完的东西用保鲜膜包好冷藏,使用杀虫剂、蚊香等,多管齐下,为夏日健康生活而努力!
SOS现场直击——擦伤+摔伤
手脚灵活的宝宝,活动力特别强,总是喜欢爬上爬下。担心他力气太小,无法平衡支撑自己的身体,想要抱他下来,他却开始发脾气,真叫人伤脑筋!
危险指数:☆☆☆
易发地点:游乐园、公园等附有游乐器材的地点、路面不平整的空地
行前准备:长袖上衣、长裤、碘酒、棉布
擦伤与摔伤常同时发生,起因多为行进中跌到,或对运动及游乐器材不熟悉,如练习直排轮、脚踏车、爬高的时候,都是易发时机。
擦伤是指表皮破损,危害到真皮层,有局部细微出血、疼痛、破皮的情形。要减少发生擦伤的机会,选择合身的衣物是不可或缺的,如果确定出游中会进行体力活动的话,替他穿上长袖上衣,长裤,并慎选游戏场地,就能预防跌倒时受伤。
医疗处理:孩子擦伤时,可先以纱布加压止血,再以生理食盐水或清水清洗伤口,擦干后,最后以优碘消毒或涂抹消炎软膏,不必再覆上纱布。医生建议家中可准备一个内放碘酒、抗生素药膏、棉布的小急救箱,外出时放在行李中一并携带。
摔伤是指除外皮的擦伤外,常合并有内部骨骼、韧带的问题。有时孩子身上不见得有外伤,但当他感到身体疼痛,四肢不能做弯曲动作的时候,很可能已到达摔伤的阶段,需尽 快送医院处理。公园里的游乐器材如秋千、爬杆等,地面都没有防护措施,父母及老师应 事先评估,是否该禁止幼儿玩耍。
医疗处理:孩子从高处摔下时,若放声大哭、脸色正常、没有呕吐,则可能没有脑部受伤的危险;相反地,若失去知觉、严重头部外伤,头痛呕吐、意识迷迷糊糊时,应紧急送医院及住院观察。
医生会安排X光片检查,看是否出现骨骼断裂的情形,并至骨科做肢体功能性神经学检查,在决定后续的治疗。四肢骨骼若有受伤,打石膏是普遍的处理方式,用以固定伤处,约4-6星期即可愈合。
SOS现场直击——切割伤
父母忙着烤肉的时候,宝宝正开始一个人的冒险旅程。看到什么东西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非得要一模一样才满意。结果反被尖锐的石头割伤,痛得开始哇哇大哭!
危险指数:☆☆☆
易发地点:露营烤肉区、分布锐利的石头、植物的郊区
行前准备:碘酒、棉布
夏季出游发生切割伤的例子,与溺水、晒伤相比,也许不算多,但由于事前难以预防,父母应保持对环境的警觉性,总结约有以下三种状况:
1.路边的石头、野生植物看似不起眼,但锐利的棱边,会在你不注意的瞬间,提醒你它的存在;2.全家外出烤肉野餐时,也要避免让幼小的孩子接触尖锐的器具,以免因使用不当,承受皮肉之苦;3.游乐器材是宝实的最爱,惟游玩前,老师及家长不妨先探视器材的状态,老旧、破损的器材皆是不合格的游戏空间。
医疗处理:切割伤的伤口因深达真皮层,出血量及感染机率都比擦伤来得高。医师建议父母先带孩子就医,由医师替他消毒止血,再评估是否需要缝合伤口,或注射破伤风针等等。父母千万不可听信民间偏方,随意涂抹来路不明的草药。
伤口缝合过后,宝宝洗澡这个大工程,就麻烦父母多费心了。若将伤口弄湿,应立即换药,更换干净的纱布。更重要的是,要定期带孩子复诊,让医生追踪伤口复原情况并及时换药,预防感染。
快快乐乐的出门,平平安安的回家
夏季出游本是一件开心的事,别因一时大意,让旅程蒙上阴影。幼儿的身体虽然比较脆弱,但上述的意外其实大都是可以预防的,父母及家长们在规划行程的时候,也应考虑相关安全问题,让孩子玩得开心又健康!
1.预防胜于治疗:
带孩子出游,应选择自己熟悉或较易掌握的地点,以免到了现场,才发现情况不如预期,缺乏该准备的物品,临时发生意外也求助无门。行前该准备的衣物、用品在前一天就要打包,出门前再次确认孩子的相关防护措施。
进入海水浴场、游乐园时,父母应详细阅读场地使用规则及器材说明,充分了解它的特性,并在孩子使用前,稍作确认。预防动作虽是安全的基石,却常被众人所忽略,与其事后怨天尤人,不如一开始就彻底隔绝意外的发生!
2.保持视线范围内:
与孩子保持在视线范围内的距离,是为了预防突发状况,尤其是像海边等波浪变化很大,或是容易有致命危险的场所,光靠现场的救护人员是不够的。不管是全家出游还是学校的教学活动,随时随地都应该采取“集体行动”的管理模式。
陈如珍老师说,“集体行动”除了预防意外,还能扫除治安的死角。学校的教学活动人数众多,应划分游戏区域,小朋友才不会跑得不见踪影,在没有人注意的地方,发生意外或遇到歹徒。其它时间如如厕、用餐时都应如此。
3.避免人潮过于拥挤的地方:
幼儿正是活动力旺盛的阶段,要他们闷在家里,可说是极难忍受的痛苦。但户外游乐器材如已有多人同时使用,不妨稍等片刻,否则推挤碰撞之中,安全状况难以控制。而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则要减少带着宝宝到人潮拥挤的地方,妈妈别自顾着逛街,害宝宝生病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