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的绿洲 发表于 2016-2-15 10:47

红灯笼

    (一)

    在1980年春天,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在鄂西北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一间土石头垒就的简易房子里,传出了一对男双胞胎婴儿降临人间响亮的第一声啼哭。这响亮的啼哭声如同嘹亮欢快的乐曲,让做母亲的杨菊花忘记了十月怀胎的千辛万苦,也让做父亲的张大山舒展了因过度劳累而形成的额头上如树皮的皱纹。

    张大山祖上三代单传,杨菊花一下子给他生了两个孩子,而且都是“带把的”双胞胎 ,让他感到非常高兴,逢人就夸奖他老婆是他的福星,今后就是做牛做马也要好好照顾好他们娘儿三个。

    因为他们家身处大山深处,交通、信息很闭塞,物资匮乏,经济来源少,日子过得很清苦。夫妻俩为了让两个孩子不再象他们一样一辈子守在穷山沟里,哪怕日子过得再艰苦,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上大学,在城市安居乐业。张大山砍柴禾,打猎物,种香菇木耳……;杨菊花采茶叶,挖山药,纺纱织布……只要是能增加家庭收入的,想方设法起早摸黑的操劳着。夫妻二人省吃俭用,宁愿自己受苦受累也不愿意让两个孩子受丁点委屈。杨菊花知道在穷乡僻壤的大山里,要想让孩子有出息,只有好好读书这条路可走。于是每天天不亮的时候,就蹬着带棚的三轮车送孩子到三十里地外的学校上学。为了让孩子在路上不耽误学习,也方便照路行走,她在三轮车上挂着两盏红灯笼。就这样寒来暑往,十几年如一日用这辆挂着两盏红灯笼的三轮车接送孩子上下学,直到高中毕业。

    这两个孩子深知父母生活的艰难,也明白父母的心愿,都比较珍惜来之不易的上学时光,最终不负厚望,双双考上了名牌大学,分别在大城市安家立业。

    (二)

    两个儿子在大城市成家立业后,自然没有忘记含辛茹苦抚养他们长大成人的父母,把他们接到城市里安享晚年。

    两个儿子怕父母继续为他们操劳,请了二个专职保姆来打理家里的日常生活。洗衣做饭、照顾孩子之类的家务活根本不需要他们干,儿子只要有休息时间就陪着父母带着妻儿逛公园逛超市。但杨菊花在儿子的家里住了几天就闲不住,觉得超市、菜场上卖的蔬菜没有山村里种的菜好吃,就在小区的绿化带里种上时令蔬菜。她觉得这样既可以收获新鲜可口的蔬菜吃,又可以有事情做,还活动了身体,是一举两得的好事。然而就在她种的蔬菜可以收获的时候,被小区里的物业管理员发现了,趁她不注意,三下五去二的把蔬菜拔了个精光,让清洁工当垃圾拖走了。杨菊花气愤不过,去找物业管理员讲理,谁知却被他们罚了她儿子2000元钱。杨菊花本来是一翻好心,没想到会搞成这样的结果,无论他的儿子如何安慰,还是郁闷了好几天。

    她的两个儿媳妇都是城里有钱人家的女儿,虽然在吃穿方面对他们很好,但是毕竟和她的生活习惯与思维方式不一样,同在屋檐下天长日久生活,难免容易产生婆媳矛盾。有一次,他孙子在家里玩打火机,幸亏被她发现得早把火扑灭了,不然就会把沙发点燃引起火灾,她训了孙子几句,没想到孙子居然顶撞她,一气之下,打了孙子一巴掌,孙子在儿媳妇那里加油添醋的告了她一状,儿媳妇不满她的教育方式,和她大吵一架,弄得儿子一会劝老妈,一会哄媳妇,搞得很难堪。

    经过这两件事情后,杨菊花觉得给儿子添了很多麻烦,她不习惯在城市里的生活,特别想她在山村里的家,于是拒绝了儿子的再三挽留,老夫妻二人执意回到了山村的家。

   (三)

    回到山村后,杨菊花用家里的全部积蓄给村里买了一辆校车,在校车上挂上两个红灯笼,就象当年蹬着挂上红灯笼的三轮车送自己的双胞胎儿子上学一样,风雨无阻的免费接送村里的孩子们,到三十多里地外的学校上学。她把这些可爱的孩子当作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看待,寻找着心灵的寄托,排解生活的孤寂。山村里的男女老少都很喜欢她,孩子们亲切叫她杨妈妈。

    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傍晚,杨菊花象往常一样开着校车接孩子们放学回家。车箱里孩子们有的在唱着山歌,有的在背诵着古诗,有的在开心说笑……热闹非凡,殊不知危险正在慢慢向他们袭来。当车子开到快要到村口的一段陡峭的下坡路时,风雪吹着红灯笼遮挡住了杨菊花的视线,驾驶操作失误发生了车祸。导致车上她最爱的两个孩子在车祸中死亡,校车也被摔得七零八落。

    两个死亡孩子的父母哭天喊地的惨状让杨菊花万分内疚、痛苦。她把两个孩子的坟墓安葬在一个依山傍水的地方,坟头上挂着两个大大的红灯笼,大红灯笼醒目温暖的灯光,代替她照亮着两个孩子在另一个世界继续上学成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红灯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