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爱学汉语因为现实利益?
[摘要]近年来,欧美兴起学中文热潮,一些幼儿园开设中文课,“从娃娃抓起”。这股热潮主要是因为中国经济崛起,不可小觑,不能说明中国文化影响力强大。二十年前,美国幼儿园学中文的娃娃绝大多数是黑头发黄皮肤的华人子弟,而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洋娃娃”。美国《大西洋月刊》近日刊登的洛杉矶华裔记者《美国中文学校的变化》的文章如上写道。
http://img1.gtimg.com/cul/pics/hv1/64/112/1980/128778124.jpg
美国一所幼儿园在上中文课中文在国外有多火?近年来,欧美掀起一股学中文的热潮,许多面向成人的中文补习班纷纷成立,而今英国的幼儿园也开始教中文了。伦敦最近成立了首家以中文为主的双语托儿所,向正咿呀学语的婴幼儿教授中文词汇和歌曲,简直有“学中文从娃娃抓起”的架势。而且学费不菲,每月收费由350至1500英镑(约合人民币3400至14700元)不等,视时间而定。虽然昂贵,但仍然挡不住父母“掏钱”的热情。在美国有多少教中文的老师和学中文的学生呢?据亚洲协会统计,目前大约有5万多名美国学生在学习中文,开设中文课程的学校则由十年前的200家增长到4000多家。汉语已成为美国仅次于西班牙语的第二大外语。汉语在韩国、日本、法国、德国等国也一跃成为第二外语,也成为澳大利亚的第一大外语,也是加拿大的第三大官方语言。根据国家汉办的预测,全世界学习汉语的人数将超过1.5亿,懂中文甚至已成为很多国家的公民就业的一张王牌,是一种被社会认可的技能。这种大好形势也得到了外国政府的助推,今年九月,在中美两国元首共同出席的联合记者会上,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将启动“百万强”计划。到2020年,将实现100万名美国学生学习汉语。奥巴马强调:“如果美中两国准备在全球各地采取更多行动,那么一个最好的开端就是学对方的语言、真正了解对方。”也在那几天,在华访问的英国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宣布,将拨款1000万英镑支持英国学校开展汉语教学。英方曾宣布将汉语列为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系列外语必修课程,以及到2020年实现全英学汉语人数翻番达40万人,这一次,英国再次给推动汉语教学提供了实质性保障措施。目前,已有60多个国家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全球汉语学习者达1亿人,比10年前增长3.3倍。真的像S.H.E《中国话》歌曲里唱的的:“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多少年我们苦练英文发音和文法,这几年换他们卷着舌头学平上去入的变化”。今年七月,美国《福布斯》网站刊文写道,“历史上第一次,互联网上说中文的用户数量超过了说英语的用户”。学中文,一个理由就足够:中国未来可能成为最大经济体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忽略拥有13.7亿人口的中国所拥有巨大的市场和国际影响力。何况,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现在的中国也成为了很多外国人“淘金”的首选之地。英国《经济学人》集团旗下的经济分析智囊机构EIU6月曾发布预测报告称,中国GDP将于2026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并可维持此领先地位至2050年。“中文是未来必备的语言。”《大西洋月刊》报道中的学生父母说。他们去过中国做生意,需要学习中文以更好地和工作伙伴交流。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增加这项优势,而且越早越好。当今“中文热”本质上是“现实利益驱动”。全球化经济背景下,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越来越多的海外投资者看上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与中国合作的外资企业与日剧增,“会汉语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成了很多外国朋友学习汉语的一个强大动力。正如英国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所说:英国政府投资汉语教学的计划,将使更多年轻人在经济全球化中,有机会学习一门可以帮助他们获得成功的语言。一国语言的强大总是与该国经济实力的强大脱不开干系。英语之所以在全世界流行开来,除了英美殖民主义曾在世界各处开花之外,一个重要原因是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英美等国的经济快速成长。在技术发明和资本集中的推动下,英国和美国的经济先后扮演了世界经济火车头的角色。生产资本的集中又发展成金融资本的集中。到20世纪初,伦敦和纽约已是世界金融中心和最主要的投资市场。1914年,英国和美国两国在国外的投资超过45亿英镑,这个数目是当时法国在国外投资额的3倍,德国在国外投资额的4倍。英语首先成为奔波于全球各地的商人和投资人的通用语言。任何国家的企业主和商人要和国际银行界打交道必须会英语。英语成为国际商界用语占支配地位的语言。相比于在中国的3、4亿英语学习者来说,在美国懂中文的人实在是太少。根据《中国日报》调查,47%的中国学生在3到6岁时就已经开始学习英文了。当然,中国经济强大并不是唯一的学习中文的理由。在国外Quora(与知乎类似的网站)网站上,还可以看到如下理由:中文难度系数高,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难的语言之一,学习中文可以锻炼自己的智商;为了来中国旅游,还有的纯粹是为享受汉字之美。别盲目自大,和中国文化影响力关系不大去年,创业偶像扎克伯格来到清华大学,公司方面原本只是希望扎克伯格简单说几句中文,没想到他“根本停不下来”。(想看“扎氏中文”视频的点这里:扎克伯格清华演讲全程秀中文:我想挑战自己)这让不少语言民族主义者感到欣慰,欣看中华崛起,万邦来朝。但必须泼冷水的是,正如美国汉学家艾恺尖锐指出“(中文热)不是因为中国文化突然有了影响力,而是因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和中国文化的吸引力没有什么关系。甚至于我们的大学招生也是一样,如果把一年级的中文班学生的数量增长图和中国GDP图片放在一起,会发现走势是完全一样的。”中国文化在国外影响力如何,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见微知著。
http://img1.gtimg.com/cul/pics/hv1/67/112/1980/128778127.jpg
在国内能引发粉丝围追堵截的冯唐在纽约书展上冷清清接受记者采访
就中国文学““出海””而言,可谓惨淡经营。过去十年,当中国作家去欧美旅行,去接触那些普通人,进入那些街角的书店,就清醒地认识到了中国文学的真实处境。即便是莫言,到现在他的小说在欧美书店都是在最不起眼的角落,如果有他的小说的话。在国内各类中外作家对谈会上,经常出现一种尴尬的现象——中国作家会一连串地告诉对方,我读过你们国家的哪些作家作品,当代的或是经典的;而对方,多半会很友好地表达对中国文学尤其是当代中国文学很陌生的歉意,也许有那么几位作家说读过鲁迅或者老舍,也可能是《论语》或《老子》,这两年有人会说莫言的名字。这些都是海外专业读者,尚且如此,外国普通百姓对中国作家一无所知也不奇怪。中国作家的作品一直在国外出版,中国一直在积极参加世界各国书展,但从整个世界版权交易情况看,中国作家的版权输出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比如美国,2014年只有3%的出版物是翻译作品,其余均为英语作品;在全部翻译作品中,又仅有3%由中文翻译而来,3%×3%,也就可以忽略不计。虽然中国现在是世界瞩目的焦点所在,但绝对不可以因此就断定外国读者当然会/要喜欢中国文学。再来看看中国电影在海外的情况。虽然近年来,以贾樟柯、王全安、侯孝贤为首的文艺片导演,纷纷拿出过硬的艺术作品,在国际影展上给华语电影增光不少,但作为中国电影的“主动脉”,国产商业电影在海外表现却是乏善可陈。2014年中国电影总票房达296.39亿元,同比增长36.15%。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产电影的海外票房收入:18.7亿元,虽然同比增长不少,但相对于内地市场,这一收入仅占内地票房的6%。不少中国电影的业内人士指出:中国有着世界上最活跃的市场,却同样有着最不科学的电影审查制度,这也是阻碍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重要原因,因为有大量雷区,使中国电影类型单一、题材重复、脱离现实、缺乏想象,同时叙事手法陈旧,难以在国际电影市场上获得认同。相对来说,电视剧“出海”是一枝独秀。从《甄嬛传》、《步步惊心》,到《何以笙箫默》、《媳妇的美好时代》,再到《琅琊榜》、《芈月传》……“出海”的国剧不仅数量和质量大幅提高,题材也越来越广泛,很多甚至在海外都成为了话题性事件。
http://img1.gtimg.com/cul/pics/hv1/76/113/1980/128778391.jpg
美版《甄嬛传》剧照《琅琊榜》已经收获大量的海外订单,不仅包括美国、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还将登陆非洲各国。《甄嬛传》被改编成英文版电视电影,并在美国收费视频网站Netflix播出,这也是中国电视剧首次在美国主流媒介平台以付费的形式播出。
国产剧之所以频频出海试水,本质原因还是“大剧、好剧自然会有大野心”。近年来,国内电视剧在制作水平上可圈可点。有些精品剧集的投资已经跃升到四五百万元一集,制作预算甚至超过了日韩。但整体而言,电视剧行业至今仍是一直处在贸易逆差状态。近几年来,国产电视剧出口规模在稳步增长,仅2014年就出口了1万多集,但相对于国产电视剧一年超过15万集的总量还是比例很低。结语:中文在海外遍地开花,是一件振奋人心的事,和中国经济崛起关系密切,但是并不意味中国文化在海外影响力有多大。一国硬实力有了,软实力也得强起来,而如何让中国文化也遍地开花,从官方到民间,仍然有很多事情可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