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叶草
发表于 2015-2-21 12:40
指间流沙 发表于 2015-2-20 11:08
小时候见过奶奶纳鞋底,因为鞋底太厚,针扎在鞋底上拽不出来,还会借助一种小工具把针使劲拉出来
那个叫nian<一声>子 如果鞋底子太厚在这个之前有时候还要借助锥子
老三届
发表于 2015-2-21 13:12
本帖最后由 老三届 于 2015-2-21 13:13 编辑
三叶草 发表于 2015-2-21 12:40
那个叫nian子 如果鞋底子太厚在这个之前有时候还要借助锥子
那个东东真实的土名字叫“研角”(音),约有两寸(10公分)长的“火前(钳)”状的铁制物件。纳鞋底必不可少。
当鞋底很“涩”,用顶针顶不透时,这时“研角”派用场了,用它短小的钳嘴,钳往涩在鞋底中的半头底针一拔,针线轻松地穿过鞋底。我家外婆总是将这铁“研角”系上铁角上的小环,用线悬挂在外衣腋下大襟纽扣上。用后一松手就吊在前胸,需用时,顺手。
老三届
发表于 2015-2-21 14:28
本帖最后由 老三届 于 2015-2-21 14:32 编辑
指间流沙 发表于 2015-2-21 00:08
小时候见过奶奶纳鞋底,因为鞋底太厚,针扎在鞋底上拽不出来,还会借助一种小工具把针使劲拉出来
{:1_522:}看来我领会错了,两帖不合征文规范,不属【我的春节见闻】之要求主题,请你将帖子移动到《情感随笔》版。谢谢。{:1_523:}
近日,在下写第三帖《坐在罗框里拜年》,三帖合为【春节见闻】三部曲。
谢谢你限时加亮两帖,祝春节快乐。
老三届
发表于 2015-2-21 14:59
龙行天下123 发表于 2015-2-20 21:26
年轻人不大懂的流程,过去的生活
{:1_529:}是呵,几十年前的往事,逝去在历史尘埃中了。借此春节之际,说说曾经的过年见闻,与今天的春节太不搭调了。汗一个。
冷露凝霜
发表于 2015-2-21 16:17
从前姊妹多,妈妈一直在做鞋,下一双还没做好,上一双已经破了,想想那时真不懂事,不知道做鞋的辛苦
老三届
发表于 2015-2-21 16:46
冷露凝霜 发表于 2015-2-21 16:17
从前姊妹多,妈妈一直在做鞋,下一双还没做好,上一双已经破了,想想那时真不懂事,不知道做鞋的辛苦
是呵,当年的艰辛,现在回想,真应了那句名言:每逢佳节倍思亲。
海的声音
发表于 2015-2-21 17:32
看完帖子,想起我小时候就穿过我母亲做的布鞋和棉鞋,千针万线做的,真是不容易{:1_538:}
老三届
发表于 2015-2-21 18:51
本帖最后由 老三届 于 2015-2-21 18:57 编辑
海的声音 发表于 2015-2-21 17:32
看完帖子,想起我小时候就穿过我母亲做的布鞋和棉鞋,千针万线做的,真是不容易
谢谢好友帮顶。慈母手中线。。。。。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清心可以
发表于 2015-2-24 08:44
这个帖主不一般啊,观察的细致也写的详细
看他的帖子就想起我妈妈以前给我们做布鞋的场景
小时候连我夏天凉鞋都是妈妈做的
现在时代变了,妈妈也老了,眼睛不好了,儿女也大了,不愿意在外面穿被称为土气的布鞋,所以妈妈现在也就完全不做布鞋了,只是看了帖子很怀念以前夏天妈妈在门前的杨树下乘凉做布鞋的场景
---------这是我的一个学生看了你的帖子后,写的一点感想
老三届
发表于 2015-2-24 09:10
清心可以 发表于 2015-2-24 08:44
这个帖主不一般啊,观察的细致也写的详细
看他的帖子就想起我妈妈以前给我们做布鞋的场景
网站论坛上的文化品位靠更多网友发上来有思想有深度的帖文。请超版可否考量此帖加精,作为抛砖引玉,希望百花更齐放。当否?
坛山昜人
发表于 2015-2-24 10:47
本帖最后由 坛山昜人 于 2015-2-24 10:48 编辑
传統文化似囯宝,80岁太太含微笑,毌亲針綫亲情重,哪有子孙不敬孝.{:1_540:}
西风烈马
发表于 2015-2-25 11:27
指间流沙 发表于 2015-2-21 00:08
小时候见过奶奶纳鞋底,因为鞋底太厚,针扎在鞋底上拽不出来,还会借助一种小工具把针使劲拉出来
这种小工具好象叫“捻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