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小情
2014.08.12环保破译徐徐风 1973年,国务院成立了环保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在全国开始“三废”治理和环保教育。如今,四十一年过去了,当年的小组已晋升为国家环保部,但环保业绩收效甚微,民怨不小。政府也着实下了大功夫,红了眼睛、放了狠话,没日没夜地抓排放,结果总不理想,这就很不正常了。 通常,按照工业化发展速度,人类社会可分为前工业化、工业化和后工业化三个时期。环保的概念与端倪,是从后工业化时期发韧的。国际上,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后工业化时期,大体是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的,此时 “环境保护”的意识概念出现,表现出两个社会特征:一、完成原始积累的人们,终于可以歇下来,松一口气了;二、蓦然回首,发现完成原始积累的代价,是以对环境的破坏进行的交换。 发现了问题,手里有了些许结余,于是开始环保,方得开始环保。搞环保是得有前提的:它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换言之,环保是个奢侈品,只有当你酒足饭饱后,才能气定神闲地去要求生活质量。这是它的经济性。 那么当前的中国大陆处于哪个时期呢?早年,中国的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达到50,表明中国总体上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也就是说,中国即将迎来、但还没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国际上通行的后工业化阶段的标准是第三产业占比超过70%。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中国的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4.6%。2013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1%,与国际通行70%的指标比较,差距仍然。在经济能力欠缺的情况下,强推环保,提出颇有创意的“三同时”,这是政治开明,思想英明,理论精明,但在执行中,它绕不过处于温饱中人们的非环保行为导致的行为失明。缺乏社会个体对环保的认识和行动,环保是一句空话。而部分小康人群的环保意识,更为紧迫。 那么,环保与我有关吗?在中国大陆,人们下意积地认为,搞环保是政府的事,只有组织行为才能完成环保程序。尽管这与国家治理结构有关,但个体的环保认识,是不能等待政府的。 人生在世,要知道感恩,要有所敬畏。敬畏谁?抑或是“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的影响,大陆人天不怕地不怕,最不怕的是天,最无惧的是地。在一个无宗教信仰的国度,祖国的大好河山可以任意支派,崇敬着虚无飘渺的图腾——中国龙,不过是权力的像征。没有对大自然的畏惧,哪里来对天和地的热爱?没有对太阳月亮的感恩,哪里来对大自然的保护? “日本人对自然环境充满敬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就具有一种对自然感谢与回馈的情愫。……日本最普遍的宗教情感,是一种“草木国土皆成佛”的自然泛神论,而他们的环境意识,来源于这种对自然的敬畏”(张石)。而作为近邻,中国相去甚远,古人让孙悟空大闹天宫,可见中华民族骨子里的无所畏惧。但进入破坏已去、建设为大的今天之文明时代,对孙悟空的大闹,宜当一笑了之。我们实在是对行人随地吐痰、商铺当街掀扫垃圾的行为痛心疾首,我们总是在想一个问题:来到世界,我将作些什么?我如何留下永恒!这都是闪光的动力,把它化为扶正一枚歪倒的草叶,或将一个废塑袋打结扔入垃圾桶的具为,在心灵上自视为留下一个永恒,这就最好,也很容易。 六七十年代,上海将男背心破损的上半部分予以换接,则下半部分不必再经工业程序重新制造,节约了来自于大自然的水、电、植物资源。或者强化工业产品的可靠性设计,或加厚袜子的脚尖脚跟部分,或对衬衣领子以特殊工艺进行加固以耐磨。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勤俭节约,说白了是一种生活方式。彼时穷不起,现在富不起。尽管它与“拉动消费”起冲突,但终归,后者是要臣服的。穷人攫取自然,为了肚皮;富人消费自然,本能亨乐;人的一生就是消费自然的一生。即便是放个屁,其动力也来自于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义,就不仅仅是形而上的事情了。 淡定地生活下去,珍惜物质,鄙视铜臭,注意功利对你的折寿,把环保定为人生的最高目标,崇敬太阳的巨威和小草的坚守,在狂风暴雨中欣赏每一个雨滴,在天昏地暗中鉴赏飞沙走石,和相爱的人慢慢变老,和不相爱的人和平相处,强人指点江山,平民相守草木,各取其宜,这不是很美好的人生吗? 保护环境——一种人生境界。一种生命方式。上流人层的标志之一。 李志平,笔名:徐徐风。搜狐博客名称:1;雅华吧;2止于心。在北京青年报、经济日报、中国工业报、中国企业报等媒体上有作品发表。电:13717702228;QQ:1634797200
宣扬可宣传的正能量,楼主何必夹杂一些不必要的东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