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毛时代学医,七十年代初开始当医生的。那时,大讲为贫下中农着想,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救护车一响,一只猪罗白养”“一根针一把草”“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所以,我们尽量用便宜的药,能口服的不打针,能打小针的不打大针,只有对不能进食的,发高烧等那些重病人才打吊针。至于伤风感冒一类更是几毛钱就打发了。我们的理念是,为病人省钱。以后慢慢变了,说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前者实为幌子,后者才是重点。特别是开放以后,医院领导明火执仗号召医生创收,出台处方提成,开检验单提成,给科室定经济指标等,叫医生大处方,重复化验——“逼良为娼”。在金钱的腐蚀下,医生从不好意思到良心不要。一点小病,特别只是个感冒,医生说,“打吊针,打针快些”。说实话,感冒我从来不打针的,不要钱的吊针送我打,我也不要的。感冒打吊针是医生误导出来的,感冒一般是病毒引起,多喝水,用点相应中成药,到时自然就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