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随天随地 于 2015-1-7 13:35 编辑
随州城的第一次城建:
宋朝嘉定元年(1208年)开始。当时的知州吴柔胜为了抵御顺河而上的水盗以及周边占山为王的山贼们对随城的骚扰,开始重建两年前被金兵烧毁的随州城,组织民工筑城,历时两年建成。城墙为素土堆垒,取土为濠。
随州城的第一座桥梁:
元朝至正元年(1341年),当时随城河濠绕城,知州为解决市民出城跨河问题,在城南建设大通津桥,俗称头道桥。石条单孔结构,长6米,宽5米,高2.8米,是随州旧志书所记载的随城最早的永久性桥梁。大通津桥在建国后进行了扩建改造,到1984年烈山大道南段改造的时候把它埋到水泥路面以下去了。
随州城第一次清理城壕:
清同治2年(1863年)时任知州发先煷传集各甲民夫,分段疏浚青城城濠,自东门至西门接虹桥(原半边街西端之桥),两年后城市居民疏通土城外濠,长1400余丈,宽6丈,深1.3丈,收集沟渠各水,直注出鱼尾沟入河。这是随城历史上第一次疏浚濠淤。
随州城第一次建楼房:
1903年,位于随城东关小学内的第一栋楼房建成,又被称作“高等学堂”,呈品字形,三栋两层,建国后被拆除。
随州城第一次使用水泥:
1918年,英国基督教会在随州青城建设福音堂,开始使用水泥铺筑地坪,首开随城使用水泥之先河。
随州城第一次通公路:
1925年随城第一条过境交通——襄(樊)花(园)公路南段建成通车。
随州城第一次用点灯:
1929年随州城一名叫丁啸一的人,用干电池在自己家里安装了第一只电灯,此为随城使用电灯之始。
随州城第一次城市规划:
抗日战争期间,随州城大举衰败,全城经济萧条。日伪统治期间拆除了大量城墙砖构筑战斗工事,大量明清建筑受到严重破坏。至1945年日本投降后,随城原逃离居民纷纷回城日夜赶筑新居,东西关两边茅屋、荫棚四处搭建,随城一时陷入乱局。同年4月国民党随县政府为了规范突击抢建行为,开始对东西关街道进行规划,划定原街道宽1丈拓宽至三丈三,街道线内,未建房的,不允许建设,已建设的,一律按照规划拆除,以保证街道的整齐划一。这是随城建设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实施的规划管制行为。
随州城第一次遇大洪水:
1954年7月10日,随城突发百年一遇洪水,日降雨量163.5毫米,洪水从城区东关涌入城内,全城三分之一以上的住户受灾。
随州城第一次通火车:
1966年1月1日,汉丹铁路全线通车,汉丹铁路从随城原襄(樊)花(园)公路外围选线,成为影响随州城市格局的大事件。
随州城第一次建大桥:
1966年底厥水大桥动工建设,三年后和涢水大桥前后建成通车,至此,随州两条主要河流上第一次建起大桥,千年古城的发展的格局也被打破,跨河发展成为了可能。
file:///c:/documents and settings/chushi/application data/360se6/User Data/temp/083052b9ffwww8ctt9i9dd.jpg.thumb.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