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悲剧之首的窦娥冤首次被拍成院线大片搬上银幕,已于2017年4月21日在全国城市院线上映。作为传统历史经典名剧,此次翻拍可谓推陈出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影片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剧情节奏紧凑、悬念丛生、环环相扣、引人入胜,武打场面激烈精致,悲剧情节心痛泪崩。不仅昭示了窦娥一个平民百姓的奇冤,也揭露了县官贪赃枉法的奇丑,同时映射出人性的复杂和阴暗。比如张驴儿的救人与害人,周天章的卖女和悔恨,特别是影片的结尾,周天章与女儿窦娥灵魂的擦肩而过,让人感悟多多、感想连篇、感慨万千……
[size=1em]
影片至少在三个方面有着广泛的教育意义,一是儿女如何孝敬父母,二是父母怎样珍惜儿女,三是为官应该廉洁奉公。总体感觉这是一部大孝大善大爱、反对贪官污吏充满正能量的好作品。正如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张宏在北京举办的《窦娥奇冤》观摩研讨会上所评价的,该片具有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现实性, “四性”合一的佳作。
然而,就是这样一部大孝大善大爱、反腐倡廉充满正能量的国产良心剧,上映以来票房仅有四百多万,许多城市影院都没有排片,有的影院排片了,竟无一人进场观看,于是第二天就撤场了,市场之寒冷,观众之冷血,让人难以想象。
[size=1em]
那么,究竟是谁在扼杀这部大孝大善大爱充满正能量的国产良心剧呢?也许有人会说是《速度与激情8》,上映半个月票房一骑绝尘,一直绝对领先,全国一、二、三、四线城市所有影院各个时段都排的满满的,票房直逼30亿。其惊险刺激的画面,激情四射的速度,让观众沉醉于血脉喷张的游戏世界。也许有人会说是影院唯利是图,缺少起码的爱国之心。其实,这些都不尽然,导致《窦娥奇冤》遇冷的根本原因应该是前些年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造成的,对传统经典名剧的冷视与“三观”教育的不到位有着直接的关系。现在走进影院的大多都是80后、90后年轻人,由于对物质金钱的过分追求,导致精神世界的空虚,一些年轻人只知索取,不知感恩回报,甚至出现了大学生弑母案。啃老拼爹傍大款,包二奶养小三竟成时尚,金钱至上毁“三观”。一些年轻人对传统文化不屑一顾,崇洋媚外思想却很严重,一个女中学生上课玩手机被老师收缴给她母亲,她问她母亲要,她母亲不给,就去打她母亲,打她母亲口鼻流血。一个六七岁小孩在大街上拳打脚踢他奶奶。这些现象的出现凸显孝道的缺陷和道德的沦丧。中国的农村小伙娶个小国家的媳妇就称洋媳妇,新闻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有多少中国女人嫁国外,人家报道了吗。旅游到日本抢购马桶盖,到韩国抢购劣质化妆品,好像国外的狗屎都是香的。由此可见,《窦娥奇冤》遇冷也就不难理解了。
[size=1em]
然而,西方帝国亡我之心不死,他们把和平演变的梦寄托在一代代中国年轻人身上。好在近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大反腐倡廉力度,传统文化教育正在复兴。悠悠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生命的根,民族的魂。 《窦娥奇冤》应运而生,她不仅仅是一部院线电影,更具有良心品质。是编剧,是导演,是出品人,是一大群充满正能量的人奉上的一道精神大餐。我大声的喊一句:时代很需要,历史将铭记,有血性的中国人都应该支持这部具有民族魂良心剧的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