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必看】随州网APP新手指南!商家信息发布指南2019,随州网最新招聘信息
随州生活百事通随州网标签出炉,快来看看你是什么标签?《版主手册》申请版主的快来哟
查看: 228826|回复: 99

随州是中华文明发源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7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火蛇 于 2019-9-14 06:53 编辑

随州是中华文明发源地
文明源自中心  神农大公立世  首创日中为市  在公德公平前提下交易 使随州中心地域形成多民族文化融合成华族文明-----中华文明  前7000-----前4000年期间 中华中心地域 随州炎帝神农故里遗址包涵上古多元民族文化遗址 正是多民族文化融合形成中华文明 《史记.五帝本纪》:“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蚩尤有苗氏占领炎帝神农九州九隅(随州厉山)   炎帝请黄帝出兵大战蚩尤涿鹿之战 (见随枣边的鹿头镇)   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雾,弥三日,军人皆惑。黄帝乃令风后法斗机作指南车以别四方,遂擒蚩尤    蚩尤是三苗九夷八十一兄弟苗族首领   随州有苗氏三苗以屈家岭石家河文化遗址为代表    三苗融入华族   文明源自中心   夏朝建立前,神农 炎黄尧舜禹时期,随州一带乃至整个长江中下游大面积分布三苗九夷的居地伏羲女娲之后裔神农 炎黄尧舜禹与蚩尤有苗氏 三苗是冤家对手    各种古籍文献记载征战到融合千年之久    正是所谓不是冤家不碰头     所以有神农 炎黄尧舜禹的地方必然就有三苗   或者说是有三苗之地必然就有神农 炎黄尧舜禹   
    神农大石像 位于海拔113米的九列山第七列上,由花岗岩材料制成,全像海拔高度157.6米。底座为正方形,边长56尺,意为中华56个民族;像本身高95尺,寓意炎帝神农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九五之尊地位。

     神农炎黄尧舜禹对三苗除进行战争  形成部分三苗迁徙之外   主要是以大规模民族融合为主的方式完成统一中华  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于是舜归而言于帝四罪而天下咸服 舜舞干戚舜通过认干亲戚而顺服有苗氏   舜礼乐联姻亲文治和禹军事武征最后有苗氏终于顺服禹攻三苗是对没有诚服的三苗九夷进行战争分化融合迁徙主要地域应该在古籍描叙三苗范围“江、淮、荆州”“左洞庭﹑右彭蠡”之地如屈家岭 石家河 盘龙城 凌家滩 等等地方合并    与华族部族原有范围的融合   华族和三苗九夷逐渐统一融合成华夏-----开启家天下的夏朝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15 贡献 +15 收起 理由
随天随地 + 15 + 15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20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火蛇 发表于 2014-12-18 18:23
孔传:“冕服采章曰华,大国曰夏。”《左传》:“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饰之美,谓之华。”《说文解 ...

华服不再,西服盛行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8 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火蛇 于 2019-8-7 17:17 编辑

神农炎黄尧舜禹都在随州            神农炎黄尧舜禹共同以四岳为辅佐之臣  文献中四岳贯穿炎黄尧舜禹历史 四岳之崇山 《尚书。舜典》《孟子。万章《淮南子。修务训》很多古籍提 到崇山       崇山 即今天的随州大洪山  大洪山下随州环潭崇山寺   正是见证历史古崇山地名  四岳之一火神祝融来自崇山《国语  。周语 》 昔夏之兴  融降于崇山   《史记夏本纪》索引《连山易》  曰 鲧封于崇  鲧伯崇 禹避舜帝子商均于阳城   禹建立夏朝洛阳正在随州大洪山余脉随州洛阳  《国语  。周语 》崇  崇高山也 夏禹居阳城 崇高山所近  《 孟子。万章》“禹避舜之子于阳城”  条下赵岐注曰 :阳城。。。。。崇山下深谷之中  以藏处也  即大洪山山脉下随州洛阳《史记·封禅书》云:“昔三代之居,均在河洛之间。”是指禹三代之都均在河洛之间 史记。夏本纪禹避舜之子商均于阳城  文献中说  夏朝   兴盛于    鲧禹欢兜都出于崇      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于是舜归而言于帝,请流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放欢兜于崇山,夏族先祖因居于 “崇”地而被称之为崇伯   舜帝所葬九嶷山俱考证也在今天大洪山   崇山也被称外方山  少康封子曾曲烈曾国在方山范围  历史文献表明,从夏殷周到战国初期,方城境内一直存在着曾国。《世本》谓: 曾氏,夏少康封其子曲烈 《禹贡》  熊耳 外方  桐柏    外方就是崇山   随州曾经有方山寺也点明方山在附近  现在随州仍然有以方山为名的地方     随州大洪山脉附近近年已经发现有冷皮垭遗址  屈家岭遗址  洛阳金鸡岭遗址   正是传说于古籍相证   古籍与现代考古相验证  随州大洪山即四岳之崇山 鲧祝融禹欢兜出于    神农炎黄尧舜禹长达千年与三苗争斗 《墨子·非攻》中说道禹克三苗后,"别物上下,卿制大极,而神民不违,天下乃静。"这说明禹在治水与讨伐三苗胜利后,夏部族已成为部族联盟首领  三苗九藜部族大规模融合华族 形成华夏  《禹贡》厥水即随州厉山之间的厥水河 现代考古中发现的随州洛阳  随州淅河 石家河遗址  盘龙城遗址都是不同时期夏王夏朝都城    http://www.doc88.com/p-6107057273439.html    另 附         随州发现大禹故居
鲧禹欢兜都出于崇   摘自  苗族眼中的历史   跋山涉水史歌     "驩兜"这个词翻译为简体字应为"观兜"。很多书上译作:欢兜,这样翻译是错误的。因为,在苗族人当中,有一支为""系的族系,其族源来自上古世代的"驩兜",是他的后裔,在苗语中有几种称呼:代观 驩兜 、果观(果瓜)、务观等。观氏族系是黄帝后裔"黄帝生昌意,昌意生颛顼,颛顼(高阳帝)、颛顼生观兜,观兜生苗民,观兜是黄帝的曾孙",前后仅四代而已。所以说"观兜"是黄帝的后代,根据苗语,"观兜"是思念故乡的意思,说的意思是"观兜"思念北方的故乡,因为战败后迁徙到南方了,当然也与其它南方的百越民族是有本质的来源区别的,(屈原的"帝高阳之苗裔"应当是此时而来到南方的)!(观兜)也是我们族系苗的第一代,到今约4800年左右,(蚩尤战神农炎帝)其挥师北上是说明他带领其军事集团北伐,讨回故里 (舜对三苗集团否定其继承尧位耿耿于怀,趁江淮一带洪水泛滥的天时地利,南下犯苗,以观兜为首的三苗集团为反抗外侵,北上至今河南平阳一带,因人马拉得太宽,不能集中兵力,与舜激战二月之后,三苗兵败,苗族向西南今湖南西部大迁徙,从此苗族无国!是由北向南迁徙的九黎后裔集团,不是南方的百越民族!),而不是说他是南方的土著!尧为首领的部落联盟,是由涿鹿之战后华夏、东夷两大集团融合而成的,是在约4500年前后,尧攻驩兜丹水之战。驩兜是三苗族中一个以修蛇为图腾的部落的首领。尧之时,他率部族从丹水下游向上游发展,威胁尧部落的安全,传说"尧战于丹水之浦以服南蛮,舜却苗民,更易其俗"。丹水即丹江,距今4600-4700年前,属于苗蛮集团先民创造的屈家岭文化曾扩展到汉水上游至秦岭以南广大地区,也在下王岗留下了居住遗迹。距今4500-4300年间,这里再次成为华夏集团(具体为龙山文化先民)活动地区。可见尧舜禹伐三苗的传说是有根据的。丹水之战以驩兜族的失败而告终。"驩兜",是他的后裔,在苗语中有几种称呼:代观 驩兜 、果观(果瓜)、务观等。下分长系那系、弟系勾系(苗语中的那勾即汉语之兄弟)。那系又称西家,因西、石谐音,所以那系中多用汉姓(从唐代开始):石,也有易、西等姓氏,大多分布在今湖南省境内,吉首,花垣、保靖、凤凰、古丈,麻阳,另一支多在国外,如:越南,老挝,法兰西,美国等地(石姓也是苗族人当中唯一一支属于黄帝后裔的族群,根据湖南省凤凰县政府门户网站统计:今凤凰县有70%
的人口是苗族,而苗族又是以观兜后裔为主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1-25 07: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伏羲女娲形成家族以牺(随兕)为标志,畜牧业形成神农农业根基,神农氏是继承随人疱牺氏天下,三苗九黎族以伏羲女娲为祖,蚩尤入侵神农,至黄帝逐鹿之战胜利,三苗九夷与华族逐渐同化形成华夏,瑞顼帝喾和共工氏之争帝位,磙山之战胜利就是标志华夏融合的大势所趋,尧舜时期三苗族裔与华族战争碰撞融合,尧征三苗,舜舞干戚,三苗咸服,舜禅大禹,禹居随州洛阳为军事要塞,大禹治水以大洪山水势蓄坝,水淹三苗驻地石家河,禹伐三苗之后,形成三苗九彝石家河为代表地域纳入夏朝,自启 太康仲康少康杼之子槐,槐逝后,其子芒继位。芒逝后,其子泄继位。考古证明石家河遗址已经成为夏朝陪都。泄在位期间东夷族已同化,于是他开始向东方发展。泄逝后,其子不降继位。不降是夏朝最强势时期,同时对顺从夏室的方国部落封土封号,这便是数世纪后诸侯制的起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17 15: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华文明起源于随州三皇文明,列祖列宗厉代子孙一脉相承文明,燧人氏常居雷泽,因随州多随兕,文明是建立在食物能量基础之上,自然规律犀牛比大象多数量级群体,随州独角山下随城山是独角兽犀牛随兕的栖息地,随州四水汇集之地雷泽正是随兕聚集地,故随州在此地多发现距今约十万年的石器,(见随城山发现的石器图)以大型食草动物犀牛为主要食物,是燧人氏部落生存繁衍生息的能量基础,列祖燧人氏之列正是以木棒捕获夕牛形成部落图腾,中华文明开端于伏羲氏,伏羲继承燧人氏火的文明,以随区别燧,以火作为武器征服自然,随就是举着火把的燧人氏。 烈山之下的(华婿)花溪河,烈祖伏羲氏女娲开创新石器为特征文明,所以随州遍布石器遗址,伏羲女娲首创婚姻制形成安家传统,在家的前提下,伏羲氏是降伏牺牛氏族,养牺牲以供庖厨,烈字象形的把夕牛圈养在木栏之中的水泽之地,家畜家禽家鱼基因品种来自随州伏羲氏女娲培育改良野生野兽,以夕牛牺氏为图腾伏羲氏族形成 家,家族,部族,姓氏,宗庙,华族,乃至最早国家夏。中华文明起发源神农农耕文明,厉山神农氏继承随州伏羲渔猎文明,家畜家禽家鱼是农耕文明基础,五谷百蔬果木是继承家的传承基础形成,家菜与野菜基因差异,是在家的前提下厉代子孙无数代人勤劳耕种形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30 19: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文明建立在食物能量基础上,食物能量富集区在大陆板块盆地平原中心区北纬三十度线上地域,世界四大古文明发源地都在此地域中,文明史就是食物进化史,随州就是中华中心文明发源地,北纬三十线上南阳盆地和江汉盆地中心地域就是随州,燧人随人氏伏羲女娲驯化家畜家禽家鱼形成列祖列宗文明根基,在继承此根基能量基础之上,厉山神农氏得以发展五谷百蔬果木,以农耕文明形成二次能量文明浪潮,食物能量级别量变使主食形成三次文明,如南方主食水稻,就产生三级水稻文明区,北方主食麦子,就形成三级小麦文明区,随州位于南北分界线东西干湿度线中心,所以也是水稻文明和麦作文明中心发源区域,随州是同以稻麦都为主食地域,文明史是食物能量基础累积由量变到质变过程,故列祖列宗向北形成黄河文明圈,向南形成长江文明圈,文明中心发源地随州建立在食物能量基础上,世界文明发源于中心就是因食物能量基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17 11: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类文明建立在食物基础上,上古猛犸象 剑齿虎大地貘等大型动物成就人类繁衍昌盛,例如川蜀三星堆遗址出土大量象牙,就是实物证据,中原气候因素让大象群体不足以为食的年代比三星堆遗址更早上万年,随州多随兕,燧(随)人氏以犀牛群体为主要食物,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标志。
    人类生存第一要素是食物,食物进化就是中华文明史缩影  随人疱牺氏以天下苍生为己任,对各种各样的食材尝试改良,创造出中餐文明,造福人类世界,列祖列宗厉代子孙为人类文明子孙后代繁衍食物作出伟大的贡献, 中华传统食物六家畜家禽家鱼家菜来自列祖烈宗厉代子孙,伏羲氏女娲制婚姻定嫁娶,在随州中心地域安家居住,毖栖氏在随州形成安家传统,家对于驯化野生动物变成家畜家禽至关重要,家畜家禽家鱼的基因培育,是来自列祖烈宗厉代子孙上万年无数代人的爱护家的原因,神农氏继承随人氏伏羲女娲家的传统前提下,才能够让各种各样野菜野树基因变成家菜水果,各种野果基因变成果木,都是在家的前提下,列祖列宗无数代人辛勤汗水耕作,才有今天琳琅满目的各种各样蔬菜水果。
   因此,中华文明正明光大首要条件,是在食物生产相关产业链上,放宽一切不合理限制,文明社会能量来自于食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12 22: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注   伏羲氏是降伏牺牛(夕牛  犀牛)的氏族,降---是多么生动的制伏夕牛的汉字,以火把威胁着夕牛,火把烤着夕牛,逼迫着夕牛听话,听话的夕牛不就是降嘛。随代表着举着火把的燧人氏,随兕说明夕牛是被火把降伏的情形,烈字象形的表示夕牛被围在围栏里的水泽,成为被伏羲氏族驯化的家畜。伏羲氏降伏栖牛过程,在随兕   象形文字中表达出----夕牛被火追着烧,按照火围赶的路线,掉入事先的陷阱里,兕字就是象形的陷阱,火被当做武器,伏羲随人氏使用的出神入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11 06: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华早期文字是象形文字,黄帝史官仓颉造字,依天地自然动植物器具万物图像图形,抽象简化造汉字,距今四千年多前随州洛阳金1鸡岭遗址出土陶文图画,是典型象形文字。随州的三处列山对应着列祖烈宗厉代的三皇文明,列祖烈宗厉代子孙中都有夕,这个夕就是列祖烈宗厉代图腾象形文字夕牛--随兕,列祖烈宗在驯化野生野兽成家畜家禽的长期过程中形成,牺是六畜之首,故夕牛随兕就是伏羲氏图腾,列字象形是以木棒捕获夕牛的图像,燧兕即是燧人氏部落以夕(犀)牛为主要食物时代,随州多随兕也是燧人氏常居随州雷泽原因,因这时捕获大象已经不足以为食的年代,燧随在随州本土是同音同调,语音语调相同表达燧即随,随人氏即燧人氏部落,燧人氏常居随州雷泽之地,以得雷电天火,象形燧字是一群人围绕着火塘,生火烤火用火,火堆火塘代表燧人氏部落经常使用火的图像 ,随字象形是举着火把,放火烧山围猎,随以火把有薪火相传火种,说明随人氏使用火技巧比燧人更加熟练,能单人举着火把,把火作为武器,随是伏羲氏继承燧人氏而又区别燧人氏。用火文明在不断发展进步,早期农耕以烈火烧山方式,神农氏也曾称烈山氏,刀耕火种也是烈火烧山早期农耕方式,六畜家禽是农耕文明基础,厉山神农氏继承伏羲家畜家禽,随州农耕是水田水稻为主,象形厉字---夕(犀)牛是自然制造水田动物,当然夕(犀)牛耕地不为人意 ,所以神农氏逐渐变成以黄牛水牛为牛图腾,厉也是牛耕平整田地象形字,代表着神农氏农耕文明成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5 03: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帝部落同样是来自伏羲氏,伏羲氏少典是炎黄部落共同祖脉,时空定律下现实世界里,随州伏羲氏少典后裔,一脉分为神农炎帝,以厉山为中心,一脉为黄帝,以雕龙碑为中心,炎黄同根生,枣阳厉山不仅山水相联,人脉相承。炎黄都是农耕文明部落,同样继承伏羲氏传承,伏羲氏驯化家畜传承使炎黄部落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图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8 02: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心九州之一的雕龙碑遗址是炎黄部落遗址,黄帝出自此地,著名的科学家张衡赞誉枣阳为“龙飞白水、松子神陂”的宝地,松子神陂指的是赤松子是生活在炎帝时期、曾经多次在随州枣阳襄阳这块古老的大地上游历、学问渊博及道德修养高深的人。赤松子居于太虚洞,常邀广成子等仙友前来谈仙论道,下棋弹琴。赤松子驾下赤灵,朝夕闻道,终也成仙。黄帝问道赤松子后留传至今的《赤松子中诫经》,该文儒道结合,从"天人感应"和"天道承负"两个方面,阐述了弃恶为善的重要性和修养方法,丰富了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内容。松子亭是为纪念赤松子而建,古籍《路史》记载:赤松子,炎帝时诸侯,帝尝行弟子之敬。也有传说,赤松子,号左圣,炎帝、黄帝、帝喾(音库)和尧都曾问道赤松子,是四位帝王的老师,被称为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奠定华夏万世基业的中华帝师。《神仙传》记载:炎帝少女追之俱仙去。用现代的话解释,就是说赤松子是炎帝时诸侯,炎帝曾以弟子之礼向他请教,年老后隐居在襄阳岘山石室中修行。《列仙传》记载赤松子本是神农时人,为雨师,他服食水玉,把它教给神农。流传千古黄帝内经包含道家精髓,传说黄帝乘龙飞升,黄帝是因结交赤松子而学道广成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5 04: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伏羲氏是降伏犀牛的氏族,伏羲 毖栖氏皇栖氏 栲牺氏 疱牺氏是以犀牛为图腾的氏族,犀牛古时候称为西牛 夕牛 栖牛 伯牛 溪牛或者牺牛,随兕是因伏羲燧人而名,伏羲来自燧人部落,随即燧,随兕是伏羲氏已经驯化的苏门答腊犀,是半家畜半野兽的散养牲畜,伏羲设置元年,定除夕为年,牺在牲前,六畜之首是牺,伏羲氏应是以随兕犀牛为图腾,故伏羲氏族标志是牺氏。

     神农氏继承伏羲氏传承,选择的是牛为图腾,神农图腾象形是牛首人身,农耕离不开牛,神农氏与伏羲氏图腾相近而不同,犀牛体型大于水牛黄牛,随兕水牛黄牛是来自燧人伏羲氏驯化,故神农氏早期也是伏羲氏部落成员之一,以栖牛为图腾,后来发展成神农氏,就变成以黄牛水牛为图腾标志。驯化野生野兽成家畜是一脉相承的长期系统工程,列祖烈宗厉代子孙中都包含着夕,这个夕就是夕牛即随兕,随兕也是点名列祖烈宗厉代子孙出自于随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3 03: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伏羲  毖栖   疱牺氏   舜    不降    桀名字都是以夕牛随兕做标记,夕牛即随兕代表着故乡随州地域标志特产,伏羲降伏犀牛之地随州随兕,随州随兕夕牛正是中华文明传统发源地特产动物      降,夕牛被降伏,夕牛傍边耳形表示夕牛听人使唤了
注:不降(?~前1753),也称帝降、帝不降,夏朝第11任君主,泄子、扃之兄、孔甲的父亲。泄病死后继位。在位59年(而竹书纪年则说是19年),病死,葬于安邑附近。

  帝不降六年,讨伐了九苑并且取得胜利,开拓了夏朝在东南的势力范围。帝不降是夏朝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他在位的59年也是夏朝武力极盛时期。

  不降晚年时,因为儿子孔甲性格孤僻乖张,担心他治理不好国家,决定改变从启以来实行的传子制度,立自己的弟扃为储君。这种将王位让给兄弟的方式,史称“内禅”。(《史记·夏本纪》记载不降去世后,其弟扃继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2 05: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桀,夕牛栖息于树荫之下,夏桀有移大牺之名,大牺正是随兕,夕牛是指随兕,夏桀都斟鄩安邑,正在随州淅河和安居,也是随兕犀牛分布区域,征西河的淅河西花园都是因为源自随兕西牛,伏羲降伏栖牛的氏族,随州淅河西花园是以伏羲栖牛部落命名地方,夏朝桀之时淅河是地名大牺之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合作伙伴|手机版|小黑屋|广告报价|联系我们|本站简介|无图浏览|随州网 ( 鄂ICP备11019817号-1 )

GMT+8, 2024-4-20 10: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9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