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以“孤儿”身份缔造传奇的帝王——郭威。郭威(904年-954年),即后周太祖,字文仲,别名郭雀儿,五代时期后周建立者。郭威原本姓常,幼时丧父,母亲王氏改嫁郭简,故称郭威。不久,亲母过世,便由姨母韩氏将其抚养成人。成年后郭威独自来到潞州(今山西长治),恰逢后唐大将李继韬在潞州招兵买马,于是便应征入伍。
郭威为人仗义,性格勇猛刚强,平日喜好打抱不平。某日,郭威在街上闲逛,遇一屠夫欺行霸市,郭威见势不妙便上前与之理论,而屠夫视郭威不敢动手就耍起了无赖,用刀指着自己的肚子加以威胁。结果郭威一把抓住刀柄就向其胸口刺去,屠夫当场命丧黄泉。郭威因此被捕入狱,大将军李继韬听言此事,对郭威过人的勇气和仗义之情感到十分钦佩,于是命人将郭威释放并委以重任。
几经变迁,郭威投靠到了后汉河东节度刘知远部下。深谙社会的他知晓了读书的道理,于是就开始用心研读兵书。数月之后,郭威被任命为将士,文韬武略的他深受刘知远的喜爱,将其视为心腹,让他率兵出征。平时,郭威为人谦让、宽厚待人;作战时,身先士卒,爱护士兵,因此深得人心,兵营内众志成城,这也为郭威后来的军事威望奠定了基础。
后来,契丹灭掉了后晋,中原无主,郭威等拥护刘知远称帝,迁都开封。郭威成为后汉的开国元勋,被授予枢密副使、检校太保之职。刘知远称帝后次年驾崩,郭威作为顾命大臣辅佐其的儿子刘承祐即位,后称隐帝。乾祐元年,河中李守贞、凤翔王景崇等人见国家根基不稳且又新立幼主,便起了谋反之意,于是朝廷奏请委派郭威前去平叛。郭威奇招频出,不出数月,各地叛乱即被平定,凯旋而归,得隐帝重赏。
隐帝平日懒于朝政,荒淫无度,身边聚集了一批无耻小人。他们教唆隐帝,望以谋反为名残害史弘肇等开国将士。并趁郭威不在京城之时,残忍的杀害了郭威的妻儿,然后密诏屯兵邺城的将领企图诛杀郭威。郭威得之消息后,并未出逃,而是假造诏书,传话众将士言隐帝密令他诛杀众人。于是,众将激怒,郭威见时机成熟,便留养子郭荣镇守邺城,由他亲自率领大军直奔京城。皇太后建议与郭威议和,但隐帝没有采纳,而是亲征上阵,结果被乱兵杀死。
隐帝死后,郭威并未立即称帝,而是让太后主持朝政,以安人心。同时,严禁士兵入侵京城,以恢复治安秩序,随后又派人迎接刘知远的养子刘资继承皇位。待局势稳定,郭威就开始实施称帝的计谋:他让手下发布假情报,告知契丹要南下进犯,接着便奉太后旨意率兵讨伐,等到了漕州,便建国称帝,是为后周太祖。
郭威立国后,厉行节俭,任贤使能,废除了苛捐杂税和严刑酷法,在社会治理中,体恤民情,深受百姓爱戴。在那个战乱频繁的年代,郭威将每年的赋税减轻了三分之一,此后又将盐、酒等商品全面放开,最关键的是,他极大程度地实现了土地私有化,让农民的积极性得到史无前例的提高。
郭威一生坎坷,经历过乱世的悲剧,决心救民于水火之中。可惜,他一生只做了四年的皇帝就因病去世,但在位期间天下已成清平之势。他弥留之际留下遗嘱“务必薄葬,不要役使民力、伤人性命,也不要石马石人,只需立一石碑,镌刻‘大周天子临晏驾,与嗣帝约,缘平生好俭素,只令著瓦棺、纸衣葬’。”用瓦做棺椁,用纸做丧衣,入墓之前,且不用人畜殉葬,陪葬品只要一把征战过的宝剑,要一身穿过的盔甲。这样一位受人敬重的君王,倘若能够再多停留数年,一定又是一段盛世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