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pi酱曾经出过一个视频,里面描述了一个完美的小孩。
但事实上,这样的“完美小孩”根本不存再。
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要面对的是: 孩子做事磨蹭拖拉、情绪化,经常用哭闹解决问题;
对你的话左耳进、右耳出,让他干什么偏不做,凡事都和你对着干;
无时无刻不在挑战你的权威、考验你的耐心、消磨你的精力……
每当遇到这些情况,忍耐力好的家长还会选择和孩子讲道理,但是往往会忍不住内心的怒火,轻则吼叫,重则打骂。 结果就是,孩子越来越不听话,自己也越来越控住不住脾气。
每一天都会有很多很多的妈妈,列举孩子的种种行为,最后加上一句同样的发问:“孩子不听话,怎么办?”
答案有两个关键: 其实,孩子的所有行为都是在反应他们内心真实的情感和需求,虽然很多时候,他们的行为看起来像是无理取闹。
而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和“不听话”,你的第一反应非常重要。 你选择理解还是无视、选择倾听还是吼叫、选择对抗还是和解,将决定孩子一生的成长。 想要打破恶性循环,就要做出改变,想要改变孩子,先从理解孩子开始。
《叛逆不是孩子的错》中分享了一个场景,可能是很多家庭的亲历现场: 妈妈:“儿子,先把今天的作业做好了再玩。”
儿子:“为什么我不能先玩再做作业?”
妈妈(有点生气,声音也抬高了不少):“你怎么老是这个样子?叫你‘快点,不然上学要迟到了’,你却会说‘慢点没关系,我就喜欢上学迟到’;
叫你‘做作业专心认真点’,你却会说‘专心认真个鬼’;叫你‘不要大喊大叫’,你却会说‘大喊大叫又怎么了’,我都快要被你气死了!”
儿子(也抬高了声音):“你不也在大喊大叫吗?!”
妈妈(更生气了):“你这个没良心的东西!我真是养了个冤大头。”
不是孩子出了错,也不是妈妈出了错,而是我们关心的重点错了,我们的沟通方式错了。
很多孩子从学校回来后,最反感的一个问题就是:作业写好了吗? 因为这让孩子感觉,妈妈一点都不关心我在学校里过得是否快乐,也不想知道学校里有什么新鲜好玩的事,她只关心我的作业和成绩。
孩子的“不听话”,其实是说:能不能多给我一些关心?
亲密的亲子关系,是所有教育得以实施的前提和关键。
正如著名的教育学家洪兰老师所说:“要想孩子听你的话,一定要和孩子建立好关系。”
就像有一天晚上,我和女儿一起吃晚饭。女儿突然跟我说:“我不喜欢吃干饭。” 我说:“那你泡点汤进去,饭就不干了。” 女儿说:“我想吃稀饭。” 我的火气一下子窜上来了:“现在哪有空再给你煮稀饭,不想吃就别吃了。” 但其实,女儿那天着了凉,胃口隐隐有些不好。而她一回来,我就催着她快点吃饭,赶着上钢琴课。 很多时候,孩子就像“恋爱中的小女孩”,明明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却说不出口,想要父母来“猜一猜”。 我们有时候生气孩子的“不听话”,只是在懊恼和不解:这孩子到底想要做什么? 其实很简单,孩子只是想要我们给与他们更多的关注和关心。 当孩子没有感受到足够的关心和爱,他们就会想方设法地去索取。他们会用“不听话”来引起你的注意、得到你的反馈、获得你足够的关注。 我们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是因为我们太在乎孩子听话,而忘了去理解孩子心灵深处到底发生了什么。
教育学家张文质老师曾经说:
当孩子的需求得到满足时,我们可能看不出这个满足对他有多大的意义;
但当这种需求发生欠缺的时候,我们一定会看到这个欠缺的影响有多大。
当你明白了这一点,你还会舍得怪那个无理取闹的孩子吗? 你只想好好地抱抱他。
曾经看过一个妈妈说,有一个魔咒叫做“妈在,娃就特别作”。 朋友琳琳说了她女儿的一件事。 上个月老师来家里家访,说她的女儿在幼儿园里的表现非常好,不仅能自己穿衣服、吃完饭、收拾玩具,还能帮助其他的小朋友。 琳琳感觉非常地诧异,因为女儿在家完全就是个“磨人精”,根本不是老师说的乖巧样子。 于是她问女儿:你在学校表现地那么好,为什么在家就不能好好听话呢? 女儿说:“因为那样特别累呀。”
是啊,做一个“乖孩子”其实是很累的。 就像大人们上了一天的班,伪装了一天的自己,回到家也想甩掉鞋子,摊在沙发上一动不动,也想叫一份垃圾食品外卖,来好好犒劳自己。 那我们为什么不能理解,孩子有时候也想在家里“放飞自我”,偶尔坏坏规矩,释放一下情绪,和妈妈撒撒娇、使使坏呢? 也许你会想问:那就这么纵容娃,养成坏习惯怎么办? 有一个教育的黄金法则,叫做:先满足,再引导。 当孩子内心的需求得到满足、情感的需求得到回应时,内心的小情绪自然而然就放下了。 这时候再和孩子讲道理、讲什么是好习惯、讲什么叫“适可而止”,孩子才更能听得进去。
“爱是放肆。”这句话放在孩子身上同样适用。 只有当孩子对一个环境、对一个人特别信任、特别依恋、特别有安全感时,他才敢放心地“造作”,这是一种情感的本能。 所以,偶尔也原谅一下孩子的“不听话”吧,谁叫孩子和你亲呢? 你不满足他、不能包容他,还有谁可以呢?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真的想要一个百分百听话的乖孩子吗?” 一个百分百听话的孩子,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他永远不能有自己的主见 ,永远都必须包容别人的脾气,永远不能说不。 一个百分百听话的孩子,意味着长大后很可能会成为一张“便利贴”。
别人有什么需求都可以使唤他去做,即使他心里不愿意,也难以开口说“不”。
一个百分百听话的孩子,意味着长大后很可能养成一种“低自尊人格”,常常为了讨好别人,而委屈自己。
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孩子“不那么乖”,也挺好的。
至少,“不乖的孩子”不会活成樊胜美,永远活在妈妈的指示下,不敢追求自己的幸福。
至少,“不乖的孩子”不会活成《壁花少年》中的萨姆,在爱情中对男友委曲求全,处处讨好,不相信自己值得拥有美好。
有一期“奇葩大会”,武志红讲了一个故事:
一个女孩和她的男友恋爱,而女孩的妈妈因为女孩没有告知她这段恋情,极为恼怒,想尽各种方法拆散他们。
最终,女儿和男友分手了。她也离开了家,离开了母亲。
这个女孩用非常大的代价,获得了人生的独立和自由。这一场“听话”的战争,也让这对母女两败俱伤。
所以武志红说:“听话,是一场代代相传的骗局。”
那天,蒋方舟也引用了黑塞的一句经典名言:“任性,是一种被低估的美德。” 终有一天,我们必须对孩子的人生放手,把选择的权利交还给他们。 那一刻,我们一定希望孩子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道路,展翅高飞。而不是站在生活的十字路口,迷茫徘徊,犹豫不前。
不要让“听话”,成为伴随孩子一生的阴影。 教育是为了让孩子知晓是非对错,而不是在孩子与大人的权利战争中分出输赢。 放弃对孩子的控制,才能获得更多的掌控权,不再强迫孩子听话,孩子才会开始听你的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