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有一次,带着阿瓜到郊外摘草莓,遇上一家三口,男的带着眼镜,女的打扮时髦,一边刷朋友圈一边摘草莓,手上拿着的是Iphone 6s,小男孩大概4岁左右,男的一边吃一边不忘叮嘱小男孩:“多吃点,60块一个人呢,不要浪费了。”
“爸爸,我已经吃了很多,好饱了。”
“草莓容易消化,没关系,三个人180呢,赶紧吃。”
小男孩一脸不高兴,但听到爸爸的话就没再吭声,继续不情愿地将草莓往嘴里塞。
不知过了多久,小男孩脸色发白大哭,嘴里一个劲儿地说“难受”,农场老板一看说“吃撑了,吐出来一些就好了”,让小男孩爸爸抠孩子喉咙,哗啦哗啦吐出一大堆红绿相间的东西,让人不忍直视。
“叫你不要摘草莓不听……”,两夫妻埋怨着带孩子上车,驱车离开了。本来摘草莓是一部开心放松的喜剧片,却莫名变成了受虐片,这孩子大概一辈子对草莓都有阴影了,可怜的娃。
(二)
以前一女同事,有次带儿子到图书馆看书,当时孩子正感冒,孩子的鼻涕吊了半天,每次都是同事急匆匆叫孩子到厕所洗,好几次都差点滴下来了,走来走去的动静太大,惹得周围的人都有点意见了。但女同事一脸无所谓。
眼看孩子的鼻涕再次滴下来了,朝他妈喊“纸巾”,她手忙脚乱从衣袋里掏出两粒“纸团”,往外扯开后给孩子擦,一看上面黏黄干硬的物体差点吐了,那纸巾是已经擦过鼻涕的,不舍得丢,放衣袋里被体温烘干了再用。
这女同事跟老公刚买了车!不知道孩子长大后会不会家里屯一大堆纸巾。
(三)
有一朋友,因为跟她妈逛街,内急上了一趟付费厕所1块钱,被话痨妈妈唠叨了半天。说她一女的也不懂节俭,以后嫁人了就知道日子艰难了云云……
连她自己要买衣服,100多块的一件T恤还要故意回家跟妈妈说是20块,否则家里会阴云密布半天。她家也不是穷得100多块的衣服买不起呀,家里两套房子,她妈的退休金每月都上万块。
她说小时候因为曾经用零花钱买了一带花的发夹,竟然被心疼的妈妈嘲讽为“小妓女”,从此她对所有体现女性化的服饰都有恐惧症,现在是中性打扮。
如果你是这样的爸妈,上辈子跟孩子一定是仇人,这辈子来寻仇的!我们的老一辈受过很多苦,即使是我们这代人,有很多都是穷日子淌过来的,对浪费有一种莫名的罪恶感。但是,我们受过的苦,不应该把孩子也拖下水,让他们在你的“苦逼”下备受煎熬。说白了,这种自己苦逼也要逼着孩子苦逼的心态,其实是通过“折磨”孩子来表现自己的节俭、弥补自己心中花钱的罪恶感,可以说是自私吗?
有这些行为的家庭很多,看看下面的话,是否觉得似曾相识?
为了省钱买了便宜没味道的苹果,孩子觉得不好吃就不吃,话痨来了:“这袋苹果花了我20块,我昨天为了节省2块走路回家的……”
孩子买了新衣服,正在镜子前欣赏自己的眼光,话痨来了:“我这么多年只有这么几件衣服,都不舍得买……”
孩子成绩不好,努力了很久也没提高,话痨来了:“为了让你上补习班,我每天上班很辛苦,早上6点起床,晚上还要加班到10点,中午的快餐都不舍得吃……”
孩子跟小伙伴玩耍,一高兴往地上打滚,话痨来了:“这衣服花了100块,这么糟蹋真不懂事!我最近身体不好,还要帮你洗这么脏的衣服……”
当大人说这样的话的时候,试想一下孩子是怎么想的?孩子听了会内心愧疚、充满罪恶感,他们可能会强迫自己啃着不爱吃的东西、做着不爱做的事情,甚至不敢做让自己快乐的事儿,他们活着是为了让你有“好脸色”,因为自己快乐的同时罪恶感也会增加,而这种畸形的关联,是“苦逼”父母灌输的。
饶了孩子吧,如果你真的爱孩子的话,就要让孩子快乐地过属于他们年代的幸福生活,享受摘草莓的新奇感、享受有无数干净纸巾的宽裕生活、享受付钱上厕所的酣畅淋漓、享受买衣服的快感、享受美味食物带来的味觉上的欢愉、享受地上打滚的舒畅……享受生活的每一刻美好,因为生活不应该就是苦逼的,快乐真的不是罪恶,孩子有权利过上父母提供的最好生活。穷养孩子可以,但不要在精神上绑架孩子,因为精神上的煎熬,对孩子的伤害是一辈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