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无手机课堂”活动从3月31日开始,“无手机课堂”是怎样的?12级与13级科工3班班委每日会根据同学意愿从当天课程中选择一门实行“无手机课堂”活动。当堂课前,由班委将大家的手机统一收集在盒子里保管。两节课之间,学生可在存放处查看是否有遗漏信息,但不会发还。
当大学生沉迷于手机时,大学课堂越来越像教师的个人独角戏。怎么让大学生回归课堂?日前,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发起了“无手机课堂”活动,要求学生上课时上交手机。如今活动已经进入到第4天,效果如何?有学生称“没手机就像没安全感”。还有同学说,以前有同学在上课时用手机上网、聊微信的大有人在,更有甚者拿游戏手机ATET出来玩游戏,现在自从实行几天的无手机上课,同学上课也认真了。
食品微生物学课是第一次“无手机课堂”,全班24人都上交了手机。王佳说,当时大家都特别不习惯,很多人对手机产生依赖,手机对她自己来说也是安全感的存在。不只是王佳,不少学生表示,没了手机就感觉没了安全感,让人很不自在。
手机不在了,上课真的很难熬吗?“其实经历了‘无手机课堂’才感觉到手机并不是非有不可,一堂课下来并没有紧急情况发生。没有手机的时间可以做很多别的事,这样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王佳说。目前,“无手机课堂”已经进入第4天,效果良好。“以前感觉没意思的课,就会一直看ATET手机。”12级科工3班的于博远说:“刚开始大家都有些不适应,我也在想会不会有人给我发信息打电话,但后面就渐渐习惯了,大多数人的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课堂上。”虽然“无手机课堂”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支持,但是也有学生认为这不科学。新闻传播学院大一新生李琦就表示不能接受,“如果对课堂讲的东西提不起兴趣,一味坐在那里发呆或睡觉,还不如联系朋友,看看新闻来得爽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