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人一谈到写格律诗,就极力高喊用“平水韵”,要诗作者将“平水韵”背下来。其实“平水韵”并不代表着数千年间汉语的语音,唐朝诗人写诗的时候“平水韵”还没有出现呢。
什么是平水韵?所谓“平水韵”,就是指山西平水官员金人王文郁于公元1223年所著《平水新刊韵略》,为一百零六韵。此后的南宋原籍山西平水人刘渊也曾著有韵书,名曰《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成书于南宋理宗淳祐十二年壬子年(即公元1252年)。此书将唐诗的用韵情况,以及当时人们的用韵进行总结归纳而形成一百零七韵。从《壬子新刊礼部韵略》中的“礼部”一词来看,此韵书当是南宋的官方韵书,由朝廷颁布。这两部韵书应该有一定的联系,而刘渊的《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早已佚失。王文郁的这一百零六韵应该就是人们所说的“平水韵”。清康熙年间编纂大型词典——《佩文韵府》,就是按照平水韵一百零六韵编排的。平水韵其实就是金和南宋时期对唐诗的用韵现象进行的总结和归纳,并不是真正的“唐韵”,而真正的唐韵是《切韵》,只可惜《切韵》在平水韵出现之前就已经失传了。中国古人一直非常注重音韵学,每一时期都有相应的音韵书籍出现。
——本人书稿节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