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必看】随州网APP新手指南!商家信息发布指南2019,随州网最新招聘信息
随州生活百事通随州网标签出炉,快来看看你是什么标签?《版主手册》申请版主的快来哟
查看: 4278|回复: 3

随州市政协副主席包毅国:文化探源 逐梦不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10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指间流沙 于 2015-6-10 10:41 编辑

编者按: 包毅国,随州市政协副主席,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中国先秦历史学会会员,湖北省荆楚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随州市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著有报告文学、散文、小说、学术著作多部。

追逐梦想,一片赤诚

记者: 包毅国先生,感谢接受本网专访,您是传统文化方面的专家,请您跟我们讲讲您是什么时候开始研究炎黄文化的?

包毅国:

我真不敢说自己是传统文化专家,我55年出生,正读书的时候,没能读到书,当下乡知青,74年虽然进入中专学习,是工农兵学员,以社会实践为主,没读到多少书。我今年60岁,从事炎黄文化研究是很偶然,但也是必然。为什么呢?因为我师范毕业以后就教书,上世纪的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很多人向往当作家。我爱好创作,当时也想通过自己的创作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就这样走上了文学创造之路,也写了很多东西,写了戏剧、小说、散文等。因为不懈地写,也发表了一些文章。

1980年,组建县级随州市,需要文化创作辅导干部,组织上就把我从学校调到文化馆来了。随州本土的创作员,特别是我知道自己的文化功力浅,难以从艺术角度在创作上获得突破,就想走捷径,以本土的题材来作为自己文学创作的突破。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就开始有意识地留意、搜集本土的文化、历史线索、文献等关于这方面的素材。这个收集的过程不是一天二天的事,我只要看到这方面的资料我就把它存着,或者把它收集,在收集的过程中我感到:炎帝神农不仅仅是有一些历史记载的问题,而是一个真实的历史存在。二是编钟,关于编钟评价认识,有意识为我将来的创作收集素材。我当时的职务就是创作员,在文化局下面的创作室工作,是为剧团写剧本服务的。(现在这个单位精简了,不存在了)。当时我们有3个创作员,都很年轻,都是30岁左右,我当创作室主任,有3个专业创作员,我感觉到这些专业创作人才,都写戏浪费了,因为他们剧院3年才排一台戏,我们3个人一年每人能写一个剧本,3年就9个剧本,浪费了8个剧本,而且很多时候5年也排不出来一台戏。我就想小说创作也是创作,包括其他文学的创作都可以作为我们创作员的任务。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不知不觉地走上了炎黄文化研究的道路。我在随州炎帝神农文化素材、资料累积的厚度超过一般人,因为我那个时候就是专门的搜集这个东西,日积月累的,是长时间的坚持。

到80年代末,县级随州市政府开始对炎黄文化进行研究。1992年随州市政府举办了一次“炎帝神农故里文化研讨会”,请了许多历史学家来随州研讨。93年召开的“中国湖北炎帝神农文化节”,当时国家主席李先念专门为这个节题了字,这一届做的是比较好。当时随州市还是个县级市,从那以后随州市正式进入炎帝神农文化的建设。我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下了些气力对随州炎帝神农文化进行研究。

在2000年的时候,随州升级成了地级市,我成了党的基层干部,当选曾都区人大的副主任,还是联系文教卫这一块儿的。出于一种爱好,只要碰到随州炎帝神农文化方面的书,我就买。就说我在收集随州地域文化这方面资料很简单的一个事。我到十堰出差,我看到一套书叫《甲骨文字编》,共有4本,880块钱。这套书有点贵,在翻阅的过程中,我看到上面有一个“随”字,也就是“坠”的写法。甲骨文上这个“坠”就是“随”字的最早的写法。这套书只要有这个字,多少钱我都要买的,也值得买。

研究炎帝文化,研究随州的炎帝神农文化,研究随州的炎帝神农故里,实际上就是研究地域文化,中国文化说到底是很多地域文化的集中。地域文化研究需要你付出一生的追求,你才能对这个地域的山、水和人,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我对随州的文化有很深入的了解,在这个了解的过程中,我也深深地爱上了这片热土。

炎帝神农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精髓

记者:炎帝神农文化和中国精神有什么关系?

包毅国:

要知道炎帝文化,我们先要知道中国历史是什么?人类历史是什么?我认为中国文化说到底是农耕文化,农耕就离不开炎帝神农。中国为什么会发生农耕文化,这就需要研究中国地理人文这个大背景,也要对世界农耕背景进行分析,随州的地域文化放在其中一对比分析,就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可以得出中国文化未来的走向,可以知道我们今天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之间的联系,可以很清楚很明白地看到,也就是说你会对自己的这种文化充满自信。这个道理在什么地方呢?人类文明,一共有4种农耕种植方式:一种是小麦,起源于西亚,它诞生了埃及文化、两河文化、印度文化,包括希腊文化,他们是种小麦、放羊的,是一种农牧。诞生了那么多文明的小麦种植方式,为什么没有发展起来呢?许多文明非常辉煌,辉煌得不知从哪里来,就猝然离去,甚至连姓名也没留下。因为他们的四周没有空间,是蛮荒的沙漠和海洋,沙漠突然崛起一个蛮族就会与农耕发生对抗,对抗需要妥协和退让,没有退让的地方,所以他最后毁灭了。像埃及文明,它突然来突然去,不知道它从何而来不知道它到哪里去了;第二种方式,是玉米种植方式,发源于中美洲,中美洲人采用烧山的方式,使土壤的肥力增加,然后种玉米,他们对生态有毁灭性的伤害,最后也不知道是怎么来的怎么去的。玛雅文明更是一个谜,都是因为他们的发展空间太小了。第三种就是稻谷的生产方式和小米的生产方式,水稻和粟黍。世界上四种农业生产方式中,小麦和玉米是没有交集的。还有两种在中国,一种在中国的北方,降水量在400毫米-600毫米这个范围,在黄河流域这种种植方式,南方是不能复制的,另外,就是稻谷,大米,降水量800毫米-1200毫米这个范围,在长江流域或者江南,这种种植,在北方也不能复制,但是这两种种植方式是相辅相成的,是相互支撑的。北方干旱了,可以得到南方的支持,南方水灾了可以得到北方的支持,是相互依托的,是交融在一起的。这种交融形成了一个包括长江、黄河的中心区域,这个中心区域庇护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所有的不同生活方式的族群。比方说,遇到重大天灾,北方的游牧民族就要寻找生路,就会向南方挤压,在这个挤压的过程当中,他就会发现这种生活方式优于自己的游牧生活方式,他就会定居下来。对这种生活方式的认同,也会认同这种生活方式的创造者炎帝神农。更重要的是,妥协和退让的过程,就是个民族相互认同、即完成命运共同体的过程。

说随州是中国的人口中心,是“胡焕庸线”决定的,随州就在“胡焕庸线”的东南中心位置。中国的农耕发生中心有两个,粟黍种植在华北,稻谷种植在华中,这个是已经被考古证明的。也就是说我们对炎帝神农的认识要从文献、历史,从考古到文化各种不同的角度去认识他。炎帝神农是农耕,农耕的发生,需要几个最重要的条件,一个是石器的制造,这是生产工具,打磨好的石头是非常锋利的,可以装上木柄,这是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是旧石器300万年的积累的成果。农耕文明的发展,一个是石器,一个是陶器。我们知道,小米和大米不能烧烤,要吃它必须煮熟了,这就必然要出现陶器。陶器是农业最重要的一个载体,它让农业生产成为了可能。今天考古发现,在距中国15000年以前就出现了陶器,这个时间点是旧石器和新石器相交的过渡时间。中国的新石器早期是距今9000到12000年,新石器中期是距今7000到9000年,新石器晚期是距今5000到7000年,距今5000年的时候就进入了铜器和石器并用时代。陶器就是黏土或陶土(含有氧化硅和氧化铝等成分)兑上水就可以塑型,晒干脱水就硬了,烧到600°就会陶化,加温到900°就是地道的陶制品,制成优质的陶器,需要超过这个温度,达到1000°以上。这个温度超过青铜的熔点,青铜的熔点是800多度,这就是陶器与青铜的关系。也就是说陶器的出现让社会有了分工,社会的分工又提高人的技艺,做出很多的东西,就要去交换,交换就会带来财富的增加。特别是青铜器的出现,它使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这个时代也是炎黄传说出现的时代,也就是石器和铜器并用时代,这是全世界的共识。这个时代认定为“仰韶文化后期”到“龙山文化早期”,也就是距今4500到5500年之间,我们说常说:中华五千年文明是怎么来的?就是这么来的,是从炎黄时代开始算起的。农耕文明经过15000年的萌芽阶段,几千年的发展阶段,到距今5000年这是个成熟阶段,一个文明的萌芽—成长—成熟需要相当长的过程,这个过程最重要的是,需要东南西北向他输送营养。随州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是随州这个地方有东南西北方向他输送营养的地方。一个文明和一个生命体一样,不仅要有萌芽,更重要的是要成长。历经几千年,随州为什么被后人记载呢?因为长江,淮河,黄河,汉水都是和随州有关,地理位置特别重要。炎帝神农传说,“很久远”,久远到没有记载。没有现代考古的时间认定,可以是三、五十年,可以是三、五百年,也可以是三、五千年,都是久远。是不是这个道理?只有现代考古学通过碳十四的测定,才能准确的判断具体的年份,这也是在1949年以后才有这种测定的,也就是说直到现在我们才知道,中国的文明发生巨变的时代是铜器、石器并用时代,就是距今5000年前后,我们把它叫做炎黄传说时代。中国的陕西宝鸡、山西高平、湖南会同、湖南株洲炎陵,都被说成炎帝神农故里。他们都很辉煌,这几个地方我去考察过,都是小盆地,小盆地这种环境就是一种载体,他会生,会发生。这种发生的文化,能否成长,需要获得很多外来的营养,这种营养在中国的一隅,是难以获得的。唯有在中国的中心位置才能获得东南西北的输送来的营养。随州在东南西北的中心,东南西北供给了随州营养,并没损失什么。就像我把我的精神文化传递给了你,我仍然有,他们把自己的文明奉献给了随州,他们仍然辉煌。所以说,随州炎帝神农文化是能够容纳其他文化的一种文化,他获得了别人的营养,随州是感恩东南西北各个地域的。这是具有包容性的一种炎帝神农文化,这就是我对随州文化的认识。我认为我的这种认识也是大家都能接受的。因为随州文化获得了中国东南西北的营养输送,他强调了对别人的接纳和包容。

我为什么讲南方的重要呢,是因为南方是一种精细耕作,南方的水稻,一家一户种不了,因为种水稻要平整土地,要修水利,还有对天时的判断,都是很精细的,这种农作物就需要庞大的社会管理机构来协调。这是南方的集体生活方式是种植方式所决定的,但是这种生活方式也有自己的缺失,一个太精细的人要达到一种大境界需要一种宽阔的胸怀,太精于算计的人难以有宽阔的胸襟,需要跨越才能达到这种境界。粟黍种植主要在黄河流域,而黄河流域和黄土高原有关,黄土从哪儿来的?就是蒙古高原上的季风把黄沙吹起的扬尘堆起来的,经过多年的积累,黄土的厚度达到100米,有的地方甚至达到200米。中国的西北,雨季在8月份左右,降水量在600毫米-800毫米左右,它把黄土高原冲刷得沟沟坎坎,沙土冲到黄河,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一条河,黄河进入华北平原以后,由于泥沙沉淀河床增高,阻滞河水下流,河水就寻找新的路径,产生摆动,一会儿夺淮入海,一会儿夺津入海,夺浦入海。它在华北平原任意摆动,这种摆动造成整个华北平原全是堆积的沙土。这种沙土只有一种作物能够生长,就是狗尾巴草,小米的祖本,它比较耐旱,生命力特强。它需要水分的时候是七八月份,正好是北方的雨季,所以这华北平原只适合这种作物生长,这就是天命如此。而且它不需要怎么管理,就可以收获,这种粗放管理的方式很容易产生大大咧咧的性格,这样的人粗狂豪放,刚烈勇武。所以大中国的政治治理,需要有精细管理,也需要豪迈大气,需要阳刚之气、也需要阴柔之美,需要一张一弛。粗粝和豪迈是南方人难以做得到的,精细柔美是能够做到的。说件题外的事,有一次,在火车上看见一个上海人吃螃蟹,一只螃蟹他可以吃4个小时,他用上了一整套吃螃蟹的工具,他吃出了一种艺术。这种事只有南方人才做得到,北方人就不可能做到,北方人大气,南方人细腻。社会的合理的发展就要阴和阳的和谐,阴阳相合,和合才能产生文化。随州这个地方正是因为有一阴一阳,一张一弛,向这个地方输送营养,这个地方文化才快速的成长起来。随州这个地方也是个小气候。一个文化要发展起来、要成长需要一个载体,这就是“随枣走廊”,“随枣走廊”有10000多平方公里,区域内有名字的河流139条,这是《随州志》上的记载。前些年,水利局的同志给了我一个资料,经过测定,“随枣走廊”里30公里以上长度的河流有109条。我问:文献上记载说随州境内的涢水支流103条。他说:随州与广水成为一体之后,随州境内的涢水支流增加了。我们讲的涢水流域就是这个地方,它是沟沟坎坎的,山不是很高,因为这两座山的高峰都不高,大洪山的主峰是1055米,桐柏山主峰只有1140米,两山之间就是陂陀岗地和冲积平原,这种地形非常的适合农耕,这是文化的载体,有这个载体的存在,东南西北输送的营养,需要一个很好的载体承接,变成自己的东西。吸收了他们的辉煌糅合在一起,成就了自己的辉煌,这就是随州炎帝神农文化,这种文化,不排外的,是包容的。

或者说,中国湖北的崛起,需要这种包容,我认为湖北文化就需要这种包容,湖北是“九省通衢”,就是能包容来自各种文化个方面的思想。

任何一个生命她需要一个空间,他若没有足够的空间,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吸收营养,他就不可能成长起来的。为什么依靠种植小麦诞生了那么多辉煌的文明,都没落呢?就是因为当游牧民族入侵以后他们没有退路了。遇到几年没有足够降雨的大旱,草原的生态就难以承载过多的牛羊。靠牛羊生活游牧族群就会寻找新的生存空间,游牧民族是强健的,他们就会向南方有水的地方入侵,挤压南方的生存空间,南方就会退让,往哪里退让呢,我们中国有足够的地方可以退让。这种退让就是一种生活习惯的交流,精神文化的交流,接纳、包容、认同,他们会学习别的族群和民族的长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的游牧名族也把炎帝神农奉为神自己的祖先,他们也认为自己是炎黄子孙。

我们知道长江和黄河两这种生活方式肯定是不一样的,但是中国的东南西北都把炎帝神农当做自己的祖先,这是对文化的一种认同。这种文化的认同支持了中国的政治认同,经济认同。没有文化大一统的支撑,不可能政治上的统一。梁漱溟先生说: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炎帝神农是中国生活方式的创立者。轩辕黄帝是政治文明的创建者,轩辕黄帝在社会生活的管理上,有许多独到之处,这是一种政治文明。轩辕黄帝管理区域是很小的,但是他具备的影响力,大家都是仰望的。很多人没有到过黄帝的部落,但是他们认为黄帝的那种管理模式那种生活方式是值得学习的,值得吸取的,他们认同黄帝。或者说南方的炎帝神农,北方人没到过,炎帝的生活方式,他们认同,认同以后他心理上形成了一个共同体,这就是文化的共同体。这种文化的共同体他的边界在什么地方呢?在人内心,内心有多大?你说有多大他就有多大。为什么美国一直标榜他的民主平等自由,他的这种标榜让很多没有去过美国的人向往,他的影响力很大,都想去,去过许多国家的学者张维为说:“一出国,就爱国。”为什么呢?因为他听信了别人的说法,西方有强势的话语权,他说自己的文化是天下最好的文化,是人类终极的文化。美国没他想象中那么好,就感觉自己的国家好。其实美国的“民主”、“自由”是个好东西,也有很多缺失。他讲究的是个体,而中国讲究的是整体,中国文化是一种整体文化。中国的整体文化是从“家”出发的,一个人的存在,一个人的价值,就是为整体而存在的。比方说你的工资,你的工资就是你的家人工资。这在西方是不可理解的,我的工资怎么能是我的家人的呢?而在中国这是正常的,如果你的工资不拿回家给你的家人,你就是个败家子,就是这个道理。在中国你只要一心一意为了这个家你就是一个好丈夫、好儿子。中国的文化价值从家开始、到族、到部落、部落联盟,最后到国家。中国有四个词语是可以互换的,家、国、民族、天下。说家,就是说天下,这个天下是可以很大的。

在今天,有许多人信仰缺失,认为个人“权”、“利”最重要,为了个人的“权”、“利”,可以损失别人“权”、“利”,这是西方的所谓民主自由平等。为了得到一只鸡,可以跑到你的家里,甚至毁你的房子,也要抓到鸡,这完全是一种利己的价值。这种利己价值观是和整体价值观对立的,整体价值需要的牺牲和奉献。人类世界的现实,越分国家越多,不是世界扩大了,而是世界分裂了。这种分裂就是利己的个人价值观成为国家的主导,以西方的价值观认为,中国应该分裂为许许多多的小国最好。中国的整体价值观就是一种走向群的文化、社会的文化、群越来越大,社会越来越广阔,最后天下大同。天下大同应该是人类的一种终极走向。西方的个人主义思潮,也是有营养的,一个社会的美好,需要有巨大的创造力,个人主义是能够最有效发掘个人身上的创造生机与潜质的。东西方的价值观是有冲突的,今天整体价值观受到损毁的情况下,需要一种东西来鼓舞。炎帝神农是中国国家大一统的文化基础,中国多民族享受农耕生活的恩惠,就认同炎帝神农为人文始祖,这是一种信仰。所以我感到我们随州炎帝神农文化能改变人的价值观或信仰,随州炎帝神农是一种信仰,大家都认同的。包括我们讲马克思共产主义,人类生活的社会化是一种趋势,我们的老祖先认为这就是天地的规律,人类只有成为一个整体才有力量,马克思共产主义讲的,就是一个整体,天下大同。当然,在理论上他们可能没有交集,但是两者的思路、方向、趋势是一致的。或者说,马克思主义和我们老祖先的理想是趋同的趋势。为什么说马克思思想在他的家乡无法实现,他们崇尚的是个体,但在中国可行!为什么在中国就可行呢?而且还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将来一定会成为第一大经济体。因为中国有炎帝神农的整体文化观,人类进步只有整体化、社会化,才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可以说我们对老祖先的信仰就是对社会主义的信仰,就是对人类整体化的信仰。

我是一个无党派人士,但是我对共产党理论,是有一种特别的爱好的。中国要治理好,就必须要有一个愿意为中国的所有人牺牲奉献的群体来治理。随州有一句土话叫“揽憨”,说一个人把憨厚实在的吃亏事揽在自己怀里,多吃点亏,让别人沾点光,就是积善积福。炎帝神农的精神实际上就是牺牲奉献,他尝百草,尝错了肯定要死人,但他自己死了,就能够让自己的部族不死。今天的中国需要一个人们信任的党来引领,这个党要像炎帝神农一样,代表先进文化的群体,就是中国共产党。炎帝神农被中国的南方、北方、西方、东方仰慕,我们中国的汉民族是由中部的华夏和东夷、南蛮、西戎、北狄融合在一起的,中国文化本身就是个融合体。这种融合体都认同炎帝神农,认同这种农耕文明,认同这种文化上的统一。文化上的大一统,就必然带来秦始皇的大一统,就必然带来今天的中国的大一统。比方说台湾,不管怎么样,你必须回来,在谁手里丢了,世世代代都会讨伐他。中国的这种统一方式,他是内心的让你感服的一种统一,这就像我一带一路的利益共同体。为什么说游牧民族进入内地以后,他和你结成一个命运的共同体,上游与下游结成一个命运的共同体,我好你也好,只有这种双赢才能发展,这就是我们中国的一种思想,对世界治理的一种理论。

中部崛起的支点在随州

记者:什么是炎帝神农文化?对我们这个炎帝神农文化,您是怎么认定的?

包毅国:

对于炎帝神农文化,我认为炎帝神农文化实际上就是中国文化,因为中国文化说到底是农耕文化。农耕文化讲究天地自然,要顺应天地自然。比如说一个地方干旱,那么你就要解决水的问题。一个地方下雨多了,被淹了,那就是涝,就要排涝,这就是顺应自然,实际上就是天和。第二个就是种田。需要很多人的力量聚集在一起,因为要去开荒,去修水利,那就要与人和谐。第三,就是你一个人要过的很愉快,要与自己的内心和谐。也就是说要天和、人和、与自己的内心和谐,这就是中国的文化根本。

我认为,中国文化是无数个地域文化聚成的一个整体。中国的地域最重要的就是南方和北方,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中国的东西一体与地理元素有联系。中国所有的河流都是东西流向的,因为中国的地形是西高东低,上下游是怎么样也拆不散、分不开的。也就是说,上游像对下游有一种驾驭六合的优势,要攻击下游很容易。例如花园口决堤,当时花园口被扒开,下游一晚上就死了89万人,一千万人流离失所,所以上游和下游必须合在一起,中国的东西历史上从来没有分裂过。对于农耕来说,水也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的分裂,主要是南方和北方,中国的南北要和在一起,长江和黄河就融在了一起。中国地理的完整性在汉水,汉水穿过了3个盆地,一个是汉中盆地,汉中盆地虽然只有4万多平方公里,它不能单独存在的,必须有四川盆地提供支持,也必须有八百里秦川来屏护、遮挡,也就是说,守住了汉中盆地就占领了整个中国的西北。中国的西北对整个中国具有一种驾驭六合的优势。司马迁曾评价这块土地,认为这里才是掌控中国的真正高地。他说:“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因为天命安排西北这个地方对中国有一种控制的优势。天命就是时代需要,也是人民的意愿,人民在动荡之时,渴望安定的生活,这就是天命!中国共产党勇敢承担了这种责任和使命,天命需要中国共产党控制中国!中国共产党成立于上海,国民党围追堵截,撵也要把中国共产党撵到中国的西北来。后来从西北崛起,席卷整个中国,这就是天命。汉水的中游,也有一个盆地,就是南襄盆地,南襄盆地也是4万多平方公里,掌控这个地方掌控了整个黄河流域,也就是说占领了这个地方就对黄河流域、具有了掌控中国北方的能力。汉水的下游是中国的江汉盆地,也是4万多平方公里,他控制着长江流域和中国的南方,这个盆地是以武汉为中心的,包括荆州、天沔潜、孝感等地。

在汉水的中下游有一座山,叫大洪山,它是汉水中游和下游的分界山。山阴是南襄盆地,山阳是江汉盆地。这座山在上古叫陨山,现在我们这儿的河流还叫涢水。随州的这个“随”就是天上掉下来的意思,这个山无宗无脉,是突然拱起的,实际上是板块碰撞的结果,是湖北的祖宗山,是湖北的龙脉山,湖北的龙脉就在这里。这个山也是中国南北的分界山,与它相峙而立的有一个桐柏山,和大洪山形成了一个狭长的走廊,这就是中国南北联系的重要通道“随枣走廊”。“随枣走廊”也是个小盆地,他1万多平方公里,主要就是随州,像根扁担,挑起了南襄盆地和江汉盆地,也就是挑起了中国的南方和北方。这个地方乱,中国就乱,这个地方稳中国就稳,或者说只要随州这个地方存在,中国南北就会成为一体。中国的南北朝,南北宋的形成,历史上的两次分裂,就是从随州断开的。也就是说,南方政权获得了随州,就可以把自己的影响力扩展到黄河南岸。北方政权获得了随州他就可以把自己的防线建立在长江北岸。在抗日战争时期,连日本人都知道这个地方的重要,日本人占领了武汉以后,他第一件事就是发动了“随枣会战”。他必须占领这个地方,不占领这里就控制不了长江流域。打了这一仗以后,才建立了汪精卫的南京伪政权,也就是说地理形式决定了随州这个地方是中国的中心。中国有一条线叫“胡焕庸线”,胡焕庸是中国的人口地理学家,他根据人口的分布,划了这条线,它东北起于黑龙江爱辉,西南落于云南腾冲,这条线是一条45°的斜线,这条线的西北,土地面积占全国的57%,这条线的东南的面积占目前全国的43%,它承载着中国总人口的96%;而西北的人口仅占全国人口的4%。在这条线上你会看到:人口的中心就在随州,你自己看地图就知道。去年,一篇文章叫《如何破解胡焕庸线》专门说李克强总理关注这条线,就提到了这条线。这条线的东南的中心就是随州。什么叫“中”?中就是和四面八方的距离相等,随州就在这个位置,随州是中国人口地理的最中心。中国要中部崛起,需要一个支点,这个支点就是随州!

“随”的重要性毋容置疑

记者:您对“随”文化是怎么定位的?

包毅国:

我们讲随文化实际上讲就是一个核心!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所在。

我们随州处于“中”,农耕文化离不开水,随州又和中国的4条主要的水系相关,这4条水,叫江、淮、河、汉。江是长江,河是黄河,淮就是淮河,汉指的是汉水。这4条水流都和随州有联系。淮河发源于桐柏山,黄河看起来和随州不相干,但是,南襄盆地和随州相干,我们随枣走廊的入口就在南襄盆地,大洪山的北边,阴面,宜城、襄阳都是大洪山的余脉,这种地理位置是非常重要的。这种重要的地理位置决定了随州的分量很重。国家制定政策的人是很有智慧的。我举一个例子,改革,简单讲就是减人简事,那么为什么减人简事的情况下,还在2000年设立随州市这个地级市?毫无疑问这是增人增事,就能突出这个地方重要性。中国的历史上,国家的分裂,中国的政局是否稳定,都和这个地方有关。从文物上看,在西周,就很重视这里,只有控制了这里才能控制中国的南方,教化南方,这种控制不是靠刀枪,不是靠力量来控制,它是靠礼乐的力量,一种思想的力量,一种文化的力量来控制的。为什么随州出这么多编钟?叶家山墓里面,铭文说的很清楚。公元前1040年距今3000多年,为什么叫南宫括来到这里驻守?你以为周武王能打下天下,他派这么重要的人物到随州来,是他傻吗?不是,是随州这个地方太重要了,这个地方涉及到国家的安稳,这个地方必须要重视。2009年,随州增加了一个随县,又增人增事了,为什么?就是因为这里很重要,事关中国政局的稳定,事关中国中部是否能够崛起,中国的各种力量的融合。

北魏时期的杨忠在夺取随州时立下了巨大功勋,关陇贵族集团的重要成员十二大将军之一的杨忠在559年被封为随国公。公元565年,杨坚因为父亲的功勋晋升大将军,出任随州刺史。568年,杨忠去世后,杨坚继承了随国公爵位,580年,杨坚的爵位再升为随王。周宣帝暴病而亡,杨坚凭借国丈身份入主正阳宫,很快,杨坚就以“隋”命名建立了一个伟大的王朝。这个王朝伟大之处,不仅仅是用了随州的“隋”字,而在于随国公杨坚明白了“随”的真正含义在中国的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国家的分裂是一种痛苦,是民族的灾难。

随作为隋王朝的滥觞之地,杨坚为实现国家的大一统着手改革地方行政制度,重要原则就是“存要去闲,并小为大”,把北周的州、郡、县三级改为州、县二级。随州被改为“州”,显然大大提升了随在国家大一统的地位和作用。可惜,隋王朝的国运短促,这种地位还没有充分显露就被另一个王朝取代了。但新王朝显然已经领会了隋文帝的深谋远虑,唐初的随州为郡或为州,无论是什么建制,因为这里属于控制局势的战略要地,朝廷总是委派亲王或者皇亲坐镇。隋王朝的光彩虽然只是瞬间,但它的辉煌消融在一个伟大的唐朝,一点也不可惜。唐王朝的伟大之处,就在于能吸收消化所有有益于自己强健的营养。有一句话叫“唐承隋制”,就是说唐代保留了隋朝所有的好制度,所以人们更多的时候喜欢说这个盛世为“隋唐盛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隋王朝对随州的重视,在唐王朝得以延续,辉煌的盛唐中无疑有随州地域文化的亮光。

一个地方,重要不重要,有钱、富裕当然好,但是最重要的是内心强大。中国的大一统思想,他是通过很多代才形成的,内心里面的、骨子里的仰望、认同,才形成社会的公共认识,他不是随便能摧毁的。我要说你不是炎黄子孙,你肯定不愿意,为什么?因为这种认同已经深入到我们的血脉里了。你不认帐你就是不肖子孙,整个民族会排斥你,讨厌你,让你抬不起头,你的子孙后代也永远抬不起头。所以在中国,不要谈分裂的事,谈了对不起祖先,进不了祖坟。我们讲立功、立言、立德,这个功、言、德,就是中国的大一统,就是一个整体,我们共产党今天所有的东西都是一个整体,就是大多数的问题,只要你代表了人民的大多数,你就承担着天命。共产党的合法性就来源于历史,没有历史,哪来的合法性。

旅游 在于精神的获取

记者:鄂西北生态旅游圈是怎么定位的?

包毅国:

关于鄂西北生态旅游圈,我想可以通过对炎黄文化作为核心来做。因为,鄂西圈里面有谷城,有神农架,神农溪包括长江三峡,这些可以打上炎帝神农这个牌子,打响这块牌子,并不是要恢复到往年的农耕,你像神农架,其实就是讲牺牲和奉献的这种精神,神农架就是神农尝百草的地方,道理很简单随便滥吃是很危险的,吃到了毒草就要送命的。但是炎帝神农不这么认为:我死了没事,我的族群不会死,我的子民不会死,我的部落不会死。这就是说人的价值在于你奉献的价值,你奉献的范围有多大,你的生命价值就有多大。如果只奉献于你这个小家庭,可以,你的价值就在这个家,你奉献于整个家族,你的价值就在族,你奉献于一个国家,你的价值就在于一个国家。你的生生死死都和这个民族绑在一起,你的价值就永远站在民族的高峰。这个价值的大小,自己选择,我们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怎么来的?就是这么来的。今天我们讲“三严三实”其实就是传统文化的修身,修身就是做人,从做人看做事,人做好了事也做得好。我们中国文化最核心的精神是什么?奉献。就是把你的东西给别人。我们随州的土话“揽憨”,“揽憨”就是牺牲和奉献另一种表达。我们今天的共产党员就要揽憨,多吃点苦,多奉献,这就是修身。

我认为,鄂西北生态旅游圈在保护生态的同时,要想办法把精神建设搞上去。人同时具有动物性和神性,动物性就是身体的本能,是人的生命传承是靠基因。基因有个特征就是忠实的复制,唯有人在这个基因复制的同时有一种精神在传递,这种精神的传递让人类得到发展。动物只知道一代一代的复制自己,动物没有精神的传递就不可能发展。人一代一代的发展自己,就是因为人获得了父母的基因,还能获得祖先的精神,这就是人和动物的区别。有些人搞不清楚,有些贪官不明白,你能给你子孙的只有基因,给他财富,就是害了他,为什么害了他?因为他不知道勤奋了、不知道奋斗了,他就成了失去了奋斗精神的行尸走肉,跟死了没有区别。人只有在艰难困苦中才能培养出可贵的精神,包括我们今天讲炎帝神农文化,实际上就是精神的传递。

远景规划 高屋建瓴

记者:我们政府的发展策略和远景规划有哪些?文化方面有哪些动作?

包毅国:

我感觉我们在鄂西北生态圈,有着力的东西。随州未来的发展远景规划,我们做了这么几件事:第一,炎帝神农故里,第二个,就是编钟音乐之都。第三,专用汽车之都,简称就是“圣地车都”,“世界华人谒祖圣地”、“专用汽车之都”是湖北省十次党代会确认了中国中部崛起一元多层次战略里面的一个重要层次。“一元”是“中部崛起”。“中部崛起”是国家战略,湖北省实现国家战略的路径就是分许多层面进行的,随州就是做好两件事“圣地车都”,实际上就是发挥随州的文化优势,汽车工业制造的经济优势。

我们在“圣地”建设中还设计了“编钟音乐之都”。最近,随州拿出了十几平方公里的土地,建设编钟音乐之都。随州编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资源,是难以复制、不能替代的文化资源。站在人类音乐层面上思考“编钟音乐之都”是高屋建瓴的,是很有眼光的,是一件大智慧的事。我们知道,很多时候,对编钟研究,总是觉得它是一种音乐,实际上他和中国文化关系很密切,或者说音乐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我们讲中国文化是一种和谐文化,天下唯有一个载体,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一个符号,这个符号就是音乐。只有音乐能与天和,能与人和,能与自然和,与别人和,与自己的内心和。文章有一个细节写的不好至多是有瑕疵,能修改;一幅画洒了一滴墨,我可以就势点上一种小昆虫,也是可以改,唯有音乐改不了。音乐,实际上也是教我们做事,做人。什么叫音?听得到响声都是音,音是不能等于乐的,音只有按照规则排列才能构成乐,或者说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音,都必须按照规则才能成乐。一个人能成事,这就是乐的意思。所以音乐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一个符号。中国著名的考古学家李学勤说:“如果一个人不了解音乐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地位和责任,他对中国文化是不可能有认识的。”我们很多家长让孩子学琴,学音乐,是为了让他们的孩子将来当音乐家,当演奏家么?不是这样的,音乐是教人做人的。任何人只是一个音,你要有所作为,你就要进入这个乐里面来按照你的特性发出你的声响,这就是融入整体的过程,是叫我们怎么融为一个整体。这是第一点,音乐,他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一个符号、一个象征。所以说打响这块牌子是非常可行的。关键音乐的声响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听不懂中国话、或者外国话很正常,但无论哪个国家的音乐,只要具备音乐修养,就听得懂。

捷克国家交响乐团来到随州举办音乐会,每一曲奏罢,随州的听众都报以热烈的掌声,那场景令人心动。不能说场内的随州听众就有很高的音乐素养,听懂施特劳斯乐曲的精妙需要相当专业的音乐知识。但懂得了尊重就走进了文化,文化的内核是爱,也不能说有了爱就有文化。只有人表达爱用礼,礼就是尊重。

第二点,编钟,是非常高级别的一种乐器,也是礼器。不是什么声音都是好的,最好的声音是什么?只有经过烈火焚烧的声音,才是最好的声音。所以中国的钟来源于陶钟,陶钟我们知道它是900度的温度烧制的。这个声音不在于大小,在于能够与天、与神、与内心、与人沟通,所以只有钟这种经过烈火焚烧的声音才能做到。作为一个文化人,你必须会四门手艺,就是琴棋书画,为什么把琴放在第一位,是因为琴教你怎么做人。在中国能够找到完美编钟的地方只有随州,随州必须把这个事做好。

第三,如何寻找这个编钟和你之间的联系。我们知道音乐超国界的,超地域,超民族的。你是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不要紧,我这种声音是连神都能听懂的,你肯定也能听懂。如果你法国的音乐作品拿到随州来,用中华民族最古老的编钟来演奏,你是否和我联系起来?也是中华民族用最庄重的仪式的载体,尊重法兰西的民族艺术。我们在这个地方找到了一个载体,随州成为世界的“编钟音乐之都”,我认为是有可能的。因为在人类的历史上能够找到这种载体的,只有随州。那么一带一路,如果我的随州编钟能够跟哈萨克斯坦的音乐家合作,能够用我的编钟演奏你的哈萨克斯坦最喜爱的音乐,这就是永久的记忆。一带一路有那么多的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珍品。人类的精神财富实质就是这些精品的聚集,承认他民族珍品最佳方式,就是隆重邀请各民族最著名的音乐艺术家,来随州聆听人类最古老的乐器音色音质,然后找到一种最合适的表现形式,演奏不同民族的各种艺术珍品。随州的编钟把日月星辰、风雨霜雪、万里河山、古今岁月化为青铜,铸成编钟,用钟声来叙述天的深邃、地的旷达、云的高远、山的峻峭、水的静谧、历史的雄浑、生命的厚重。特别是一带一路的民族多是能歌善舞的民族,这些民族的优秀音乐作品能被中国人接受,就是被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接受。

什么叫世界第一,一个人口数量有限的民族艺术作品,自己民族喜爱的音乐作品能被随州的编钟演奏,能让一个民族的音乐成为世界第一,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件乐器都办不到的,唯有随州的编钟能办到。随州能用自己的编钟文化与真正和一带一路的许多民族结成命运的共同体,就是寻找一种形式和载体和你的民族联系起来,这是我的一种设想。我前不久写了一个提纲,叫《编钟音乐之都畅想》,在进行这样的思考。

记者:目前的反腐形势对旅游业有什么影响?

包毅国:

我认为对旅游业是没有影响的。表面看起来,政府的海外祭祖安排少了,有一些人,精神文化还没有找到根,很多人只知道追求豪华,追求名利。我们旅游他获得的不是表面的欢快,不是肉体的愉悦欢快,而是一种精神力量的强大,这种精神力量的强大,你做好,(比如说如果我在这个地方能够获得一种精神,花多少钱我都愿意。我看到甲骨文的书《甲骨文字编》一套有4本,每套880元,一个“随”字甲骨文的写法,对我太有用,多少我也要买。)只要看到想知道的东西,获得一种精神营养,它就是无价的,花多少钱都是值得的,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这种愉悦,无论是政府埋单,还是私人自己埋单,都是应该的。因为我们炎帝神农景区,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基地,不管谁埋单都是值得的,我们没做好是你水平的问题,是你的认知问题,我们还是应该放到文化里面去思考去做。

结束语:乙未年寻根节举办时间是2015年6月12日 (农历四月二十六),主题是 “四海一家亲,共圆中国梦”,衷心的祝愿随州寻根节圆满成功。
                                                                               (来源:中国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10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中国网的记者朱小州先生对我的专访。我感觉到朱小州先生对随州文化有了一些认识,也能让随州文化的深刻内涵进入更大的平台,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15 贡献 +15 收起 理由
指间流沙 + 15 + 15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11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让更多的人知道随州的文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11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常看包主席的研究文章,身为随州人自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合作伙伴|手机版|小黑屋|广告报价|联系我们|本站简介|无图浏览|随州网 ( 鄂ICP备11019817号-1 )

GMT+8, 2024-11-30 09: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9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