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文章——《我的故乡厉山镇》民风民俗之六
赶情答礼
赶情达礼是亲戚朋友之间的红白喜事相互人情往来。一个人从生到死有许多需要赶情的事情。 从孩子一生下来,就要拿上礼物到孩子的嘎嘎(读嘎的阴平即外祖母)家去报喜,并定下日期(一般是在十天之内)请所有的亲戚朋友来庆贺,叫“做三朝”,送情的则叫“送祝米”。做三朝主要是孩子的嘎嘎家花钱,要送孩子用的:摇窝、摇窝里的被子、枕头、毛包(把杀了鸭子、鹅的毛攒起来,用布缝成一个方形的袋子装起来给小毛毛保暖);小孩穿的:大小棉襖、大小棉裤、棉背心及所有单衣服、夹衣服;围兜、棉抱裙、凉帽、冬帽(这些都是外祖母自己做或请人做的,帽子、围兜还要绣花)、毛衫(布料)等;且数字都要成双。月母子吃的:老母鸡两至八只、鸡蛋(多多益善)、面条、油条、一盆米酒、糯米、红糖等等。到做三朝那天送过去赶酒席。亲戚则是两包面条(三至四斤)、一个毛衫(三尺或四尺布)、鸡蛋(二十个至四十个)、母鸡、红糖等;也有送钱的。做三朝是一顿酒席。 到一岁时又要赶情,叫“过周岁”。周岁送的是面条、毛衫、鞋子、袜子、两筒饼子(糕饼铺做的专门供过生日赶情用的,直径大约两寸的芝麻餅子,十个一筒,也有送对餅、套餅的)等,也有图省事只送钱的。生日的早晨还要在神柜前烧香,也有到庙里烧香的。还要抓周:抓周就是把一些东西放到桌子上让小寿星抓,小孩第一个先拿什么东西,说明这孩子将来有什么样的出息。男孩子一般放些书、笔、算盘、玩具、食品、弓箭之类;女孩则放些剪刀、尺、针线、玩具、食品之类。后来不管男孩女孩,抓周时想放什么都行。 到满九岁时还要过十岁。十岁的生日比周岁要隆重。送情自然要根据情况。过周岁或过十岁还兴给孩子打一个带锁的银项圈和一对上面挂一些小玩意的银手㻿(有的是嘎嘎的送)。吃饭时小寿星还要给客人们行礼(磕头)。过十岁家里还要买猪头猪尾煮熟了扛到迎水寺送子娘娘那里去烧香,求菩萨保佑。过生待客是两顿飯;头一天晚上一顿叫暖寿,正生日早晨一顿席。 说起求菩萨保佑,又要说点题外的话。那时生个孩子、长个孩子真是不容易。土法接生,剪脐带的剪刀不消毒,孩子生下来发脐风死的不少;没有产前检查的技术,难产死孩子死大人的也不少;我家后院住的刘三奶奶的姑娘连生了三个孩子都是难产,有的是手先出来(横位),有时是脚先出来(倒位),倒位的等把孩子扯出来就死了;横位的孩子也是闭死了的,实在出不来为了救大人还要把孩子扯成一块块,简直惨不忍睹。好在她的姑娘还没有死,直到六十年代初三十好多岁才到随县县医院破腹生了一个孩子。那时还有九精狸(一种软骨小动物,专吸半岁以内婴儿的脑髓),来无踪,去无影,动作迅速灵巧。稍有不慎,孩子就被那个东西搞死了,有的家庭还接二连三。当时人们不知道有这种动物,就说是“偷生鬼”。为了防偷生鬼,有人在有毛毛睡的寝室里挂狗皮、狼皮、挂鞭子。甚至晚上在卧室敲锣或其他能发出响声的金属器物来驱赶偷生鬼。加上经济落后、医疗水平落后(庸医不少),又缺乏科学常识,小孩子生了病不找医生看病吃药,而是信迷信,信命。请过阴婆过阴、收魂什么的。孩子死了虽然难过、痛苦,还是认为是命中注定。几乎每家都有这样的情况;我的母亲就是生了两双儿女都是长到两三岁、五六岁死了的。我的婆婆也是先前死了四个子女,到三十岁以后才有了我丈夫的兄妹几个。还有旧社会重男轻女,生个男孩害怕长不大,为了好养活,故为男孩取一些象:狗屎、粪虫、拴住、金狗、母狗、贱货、俚娃、丫头等所谓贱的乳名。还有不少人从小就在孩子的后脑勺上留个小辫子,叫“狗尾巴辫儿” 。有的在脑壳左边或右边留一个桃子形的辫子叫“歪辫娃儿”,意即留住或拴住。到十二岁时要把小辫子剃掉,所以有的男孩还要过十二岁。后来有些农村的人为了让别人给他送情,小孩子过三岁、过六岁的也有。也有人怕麻烦孩子过生日不请客的。 还有一个要赶大情的就是结婚。只要接到通知的,男家的亲戚要赶做喜事的情,还要准备拜钱;女家的亲戚要赶嫁姑娘的情。结婚赶情一般是送钱,亲戚间赶情送多少根据情况自己把握。朋情多是邻里、同事、朋友们凑份子。七几年的份子钱是每人两元,后来慢慢的增加:三元、四元、五元、六元、八元、十元、二十元、四十元……,到现在的两百元。喝喜酒一般是两頓,后来只待一顿。 再就是大寿: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十岁的生日,叫“做生”。亲戚、晚辈都要送礼并拜寿。这些生日主要是看后人对老人的孝顺成度和家庭经济状况。有好多人先一年做了生,第二年碰巧就死了,厉山有:今年做生、明年做死的俗话。所以有的人做生(也叫做寿)有的人不做生。不跟小孩子的周岁、十岁生日是非过不可的。 死了人也是要赶大情的,叫“下祭”。过去下祭是几斤钱纸(在火纸上用一种铁制的铜钱形状的东西打成铜钱印子,故称钱纸)三根大香、一对大蜡,蜡和香插在捆好的纸上;六尺以上的一块布料,叫帐子;也有送香蜡纸炮外不送帐子送钱或送猪、羊肉的,叫下猪羊祭。还有一些有文化品位的人除送祭品外还送一副挽联。过去的挽联是写在白色的绸、缎布或绢布上,还要装上轴,便于往灵堂或灵棚里悬挂(挽联的内容可自己编撰或在挽联大全上面选择;上联的右上角写哀悼××千古或仙逝、下联的左下角写××敬献或赠送的字样)。鞭炮可长可短(五佰响至一万响),鞭炮要在丧家的门口燃放。后来又兴送花圈,花圈的两边也有挽××人仙逝及××人敬献的字样。帐子也有送被面、床单、毛毯的。送礼的轻重,各人根据亲戚之间关系的亲疏、平时的来往情况自由酌情。朋友、邻居、同事都是凑份子。 人死后三十五天烧五七,烧七只是共情(平时有情礼往来)的亲戚赶情。一般是割一块肉(三到五斤)、香蜡纸(三斤以上)炮和几张包包袱用的白纸,另外还要把钱。以后还要烧百日、烧周年、烧两年(烧两年不用赶情)、烧三年都要赶情。烧三年叫三年满,说明死者一生的事情完满结束,所以烧三年的情要送多一些。过去有:“养个姑娘背六十三年的时”的说法。说的是从小养大,养大后送到婆家;做三朝(那时不计划生育,生十个八个的都有一直生到没有生育能力了为止)、过生、一应红、白喜事。差不多年年都要赶姑娘的情,按人活六十岁死计算,死了以后还要赶三年情(也不尽然,说说而已)。 还有亲戚朋友家有人生了病(现在就是住了院),或其他的天灾人祸,都要去慰问去和意思意思的。 谁家盖了新房子,恭贺乔迁之喜,我们厉山叫作“暖锅底”,也属送情之列。
赶情有赶情(包括春节期间的情、礼往来)的潜规则。古人云:“来而不往,非礼也。往而不来亦非礼也。”厉山也有俗话:“亲戚(赶情)是一把据,我拉过来你拉过去。”亲戚间你赶我的情赶得多,我还你的情还要加一点,最起码不能少于你送给我的,反过来也一样。有的人一贯大方洒脱,对人真心实意。不管接没接到通知,只要知道了马上就去送情。有的人则是敷衍唐塞、抠抠索索、只进不出。他有事别人赶了他的情,别人有事要赶情他知道了却装作不知道,话还说得冠冕堂皇。他有事却是再三叮嘱别人:“莫忘了”。我觉得这不光是钱的问题;是诚信,是人品!嫡属的亲戚,知道他的为人,没有办法,认了。世态炎凉啊,有时候,可来往可不来往的亲戚、朋友,只能敬而远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