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子楼”,一种兴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建筑,一条长走廊串连着许多个单间,主要是工厂和学校用来解决职工住房紧张问题的。“筒子楼”面积狭小,每个单间大约只有十几平米,卫生间和厨房是公用的。曾经,不少随州人在“筒子楼”里结婚生子,奏响了锅碗瓢盆交响曲。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筒子楼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外。 “我小时候,就住在棉纺社区‘筒子楼’里,那是我妈妈单位分的房子。虽然楼道里整天烟熏火燎的,早上起来还得排队上厕所,可那时候,能住楼房的人是很有优越感的。这种优越感或许就来自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吧,尽管我们住的房子一点也不比平房的面积大。”一个在棉纺社区的老住户这样告诉我。谈到自己那些年的筒子楼生活,从他的脸上,仿佛能看到在春日的午后一群小孩子穿着解放牌球鞋在筒子楼前面的空地上玩耍。 春雨纷纷,伴着满地树叶,虽然我们无法亲眼去见证筒子楼当年热闹的邻里生活,但是这一排排筒子楼就像一位年长的长辈,把当年的时光娓娓道来。 [page] 安静的楼道,昏暗的楼梯灯,下午的筒子楼寂静无声,与对面喧闹的商业街仿佛相隔了一条时间的河,一边是随州这座城市的前世,一个是这个城市的今生。 狭长的走廊,和楼道中堆放的杂物,只有这楼道中的盆盆鲜花,展示着筒子楼最后一些房客的生活。 [page] 筒子楼里没有私家车库,私家厨房。。。。。。一切都是公用设施,这与现在社会被标榜的“私人定制”仿佛格格不入,却也深深讽刺着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各揣心思”的人们。 这个公用的洗漱间,见证了筒子楼每一个家庭最平凡而又忙碌的一天,筒子楼里的女人们在这里聊着最家长里短的那些事,小孩子们在这里嬉戏玩耍。 在拥挤的筒子楼,每一处的空地都显得弥足珍贵,人们便在这些公共的区域寻求着解决的办法,从楼递间过道的顶部隔出一个杂物间,是生活中的小巧思。 [page] 如今的人们,已经渐渐搬离了这个窄小的筒子楼,一个居住在这里几十年的棉纺老员工说:“看着周围相处了几十年的老邻居越来越少,都觉得心里少了一点什么似的。”在这个越来越人口稀少的筒子楼,只有从窗户飘出的饭菜香味和窗台上厚厚的油腻的油烟,在诉说着这个筒子楼的繁华和兴旺的景象。 堆放在走廊的煤炉 筒子楼里仅剩的少部分居民 当人们渐渐迷失在追名逐利中的时候,这堆放在走廊的厨具,在告诉人们什么是生活的真谛。 [page] 这些见证了父辈们最宝贵的青年时光的筒子楼,细雨绵绵下的安静的不想去打扰这个城市的繁华。 如今的筒子楼又迎来了一批小小的居民,虽然不知道他们还能在这里居住多久,但是身后的筒子楼会陪伴他们生命中的点点时光。 (以上图片来自:棉纺老社区、油泵老社区、齿轮厂宿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