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一位六十岁随州人记忆中的随州,这些你都记得吗?
六七十年代的随州人如何度过夏天的。我是油泵厂的子弟,油泵厂离县城三四里路,但感觉特别远!走出厂区一直到北门口,到处都是农田,其中的必经之路就是五眼桥,那时的五眼桥还是木桥,只能通过一辆车,公路的路面都是石仔路,五眼桥旁边的桥头树林,一到夏天,就有老人和小孩在桥头卖深井水,嘴里喊到"新鲜凉快,一分钱尽劲!″他们用木桶从深井里打来深井水,盖上一个白毛巾,放一个瓷杯子,就这样卖水了,有时也有人提来石花粉叫卖!那时湖北夏天的夜晚是很难度过的,不但没有空调,连电扇都没有,只有一把手持扇子,常常是老人给幼儿扇。到晚上,城里到处都是竹床阵!我们在厂里就到处找平顶楼,因为那时的楼顶都没有楼梯直接上楼顶,只能从高空的墙面爬钢筋梯,才能上去!不知是否还有人记得这些?说到六七十年代的随州,那时的大十字街,东北角还没有现在的老随州商场,西北角的新华书店是老店,大十字街北面要宽些,主要商业区在东关,其次是西关,南关口宽一点,往里走一点就其本只能过一辆小车,两边的街道都是木板门面,东关,在龙门街对面是县城最大的百货大楼,也就两层楼,再往东一点就是搬运站,过搬运站,就是农田,那时的汽车站,在城外,火车站就更不用说了,也就是那个拆迁的火车站。那时的县城也有茶馆,四条板凳钉在一起,中间一个方桌,大茶杯,二分钱一杯,还能续水,理发店里没有电扇,而是在每个理发椅的头顶上装一个布帘,有一根绳子连在一起,门口有一个人拉着这根绳子,一拉一松,让那些布帘前后扇动,用以解凉。
过去的老随州有很多行档现在都没有了,其实,你们现在常在网上和抖音里看到的有些传统的,古老的东西,有很多在老随州时代都曾有过,比如说在大十字街东北面,也就是新华书店的斜对面就有一家染布的染行,染布要用脚採在一块Ⅴ型的大石头压布!在它的旁边就是一家茶馆,茶馆的隔壁是一个铁匠铺子,还有一家做杆秤的,那时候不叫做秤,叫麻秤!老随州商场叫工农兵商店!在东关口,也就是老财政局对面,还有一间铜匠铺子,龙门街口还有一间土墙的茅草房子是弹棉花的铺子。那时的搬运站是没有一辆汽车的,全是板车,也就是后来的运输公司的前身!那时的龙门街往里走到头是县医院,也就是市中心医院,北边有个大水塘,叫贯坑!在它的北面有条路进去,就是酱园场,专做酱菜酱油,还有一家糕点场,专做糕点和糖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千年田地八百主,田是主人人是客。人世沧桑,人生无常。
珍贵的随州记忆,本是炫丽华章,但写的太平铺直叙。可以稍作加工,把随州的前世今生写的生动有趣、娓娓动听。
那时候的随州市我们90后都没见过
我是80后、对楼主手的东西既陌生,又有些许记忆。
下午走累了,在十字街中国银行门口台阶上坐了会。年少轻狂时坐在这里啃过甘蔗,现在再坐别有一番滋味。眼前人来人往,有刚从舞蹈班出来的孩子,有步伐轻盈的少男少女,也有步履沉重的中年汉子。看着他心事重重、满脸愁容,真的感到人到中年不如狗。
记得这么清楚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