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随妹 发表于 2016-10-29 12:25

【寻觅第11期】随州这座母亲桥,完成了她47年的城市使命,最后一次,对她说声再见!

本帖最后由 小随妹 于 2016-10-29 15:51 编辑

10月23日,随着最后一批人游览一桥㵐水一桥正式全面封闭市民除了隔着围挡的间隙偷窥一眼往后的日子再也寻觅不到这座陪伴随州人47年的桥了㵐水一桥已成为历史


作为随州第一桥㵐水一桥承载了几代随州人的记忆历经47年的风雨后,在车流湍急的桥头堡我们感觉她的身体在抖动、震颤犹如战场归来的功臣,负伤累累它的离开似乎也在意料之中,然而当这一天真的到来我们才意识到这座桥在随州人心中的分量
别了,㵐水一桥——写在㵐水一桥将要拆除的日子
原创:老切
累累的伤痕,记载着世事变迁斑驳的色彩, 写满你的苍老那时候,我还小不知你是我唯一的通道
㵐水一桥,我的母亲桥
如今,我已长大,也慢慢变老但忘却了,曾经对你的需要
从来没有仔细的正视你从来没有真正的关注你在你将要离去的时候,突然想起你
轻轻的抚摸你,心在颤抖深深的亲吻你,泪随涰水奔流
你就要离我而去,离我而去我要抱着你,我要抱紧你你躯体的味道,又把我的记忆唤起
@老江:小时候板车拉冬瓜进城经过,初中时骑自行车经过,工作了骑摩托车经过,中年了开小车经常回老家经过,这几年不在家,等过几年再回来恐怕一切都成记忆了……

@指间流沙:听说一桥即将封闭,下了班赶着跑过去,希望趁着天光留下它最后的身影。斑驳的一桥在夕阳下如同迟暮的老人,显得格外沧桑,这座历尽将近半个世纪风雨的桥承载了太多随州人的记忆,如今终于要和大家说再见了,心里多少有些不舍。桥头卖石花粉的摊子依旧热闹的很,早已经成了随州夏夜的一道风景,坐下来品尝了一碗,权当是怀旧了吧。随着城市的发展,总会有一些旧的事物消失,也会有一些新的事物取而代之,可以预见,过不了多久,随着新桥的建成,旧桥的模样终会慢慢消逝在岁月的烟尘深处,如同我们再也回不去的青春,最终只剩了模糊的影子罢了~

@小鹿鸣:上小学时候学校组织清明节扫墓,都是步行从一桥、涢水桥走过去的……
一桥的栏杆上早已长满苔藓

有的人从这座桥上来来回回走了几万趟有的人从小在桥边的游乐场里成长流浪者把这里当作家,度过了无数个风雨夜晚桥头的石花粉,我们从年少喝到了年老

如今桥下的流浪者早已“移居”到别的地方,左边的临时游乐场也不知去向,右边的石花粉摊难觅踪影……大桥被封后,这里将成为失落的世界。


每一座桥梁,都是艺术和技术的结合这座耗时400多天,总长度272.84米,宽7米的建筑体足以能够担得起这个名号,在当年物资匮乏的随州如果没有人们的坚持与勇气,又怎能完成这个庞大的工程

今年70岁的刘金明,是当年㵐水一桥建设的见证者,更是一名参与者。回首㵐水一桥建设史,他激动不已,该桥是随州(原随县)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荣史。
1967年,㵐水一桥河面上只有一座2米高、一车道宽的小桥,为了解决城关交通进出难及随县经济发展问题,原随县县委、县政府,决定将重建这座双车道、高十几米的大桥。
由于当时建桥时代背景,造成建桥严重“缺资金、缺物资、缺技术等限制。当时提出“人带粮、牛带草、猪带糠、小孩带摇篮,苦战400天,建好㵐水桥”的口号。“这座桥的建成全凭人工肩扛背挑和大家热火朝天的干劲。”

今年66岁的张承义,当年19岁参加㵐水一桥养生工,是建桥者中最小的一个,每天赤脚在桥面上干活,三个月没有穿一双鞋,脚和腿全部皴了。水从河里抽不起来,就用人挑。当时正值夏天,挑石头都是跑着的,大家很积极,24小时不停工期,苦战400多天。
这是我们的父辈他们有过炙热的激情燃烧的岁月有过青春的放肆和梦想从大桥上走过很难想象,他们从哪里来的干劲建筑了随州史上最稳固的大桥但他们逐渐老去,就如47岁的㵐水一桥世界的舞台将给到越多越多的年轻人他们才是这个社会的未来

期待吧!一朵美丽的蝴蝶兰正迎面向我们扑来这座号称随城颜值最高的桥梁设计灵感来源市花——兰花采用蝴蝶兰斜拉桥方案,全长258米,宽32米,为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为40公里,使用年限为100年她将继承老桥的城市使命继续见证随城向更美好的明天发展

最后再看一眼老桥然后潇洒的说声再见不用伤感,相信一代更比一代强一座桥是这样,人更不应该落后

你有故事我有酒欢迎加小随妹微信畅谈随州大小事
— END —

▼在随州总有一些人,一些故事会触动我们的内心,值得我们品味......
随州网《寻觅》栏目,讲随州人自己的故事!我们走遍大街,穿过小巷,去寻觅,他们生活的痕迹。记录他们岁月的故事,用镜头留住时间,让梦想与心灵相逢。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故事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人请长按下方二维码推荐或报名吧▼

wx_黄亮_cju3g 发表于 2016-10-29 13:42

小学四年级时第一次进城,从岁丰小学手拉手活动徒步到白云公园,路过一桥时,还有些胆怯。高考考点设在岁丰中学,入住在玉龙宾馆,考完后在随州逗留的那几天,对一桥印象比较深刻,上大学去火车站赶火车的才知道一桥私家车是限行的,。2014年励志定居白云湖畔,那时青年大桥还未正式开通,每天的行程玩返都在一桥了。如今一桥重建,才算是与自己每天的生活息息相关!一桥承载了儿时的记忆,也承载了美好生活的未来!

快开门我是村长 发表于 2016-10-29 16:12

我记得小时候在表姐家玩,晚上他们带我在桥上吹风,那时候桥上的人行步道有不少人摊个席子睡觉、纳凉…

微笑释怀 发表于 2016-10-29 17:24

是白云公园那的那个桥吧?过年才回家,可能看不到了!

张琦123 发表于 2016-10-29 21:33

封了这么久了还没拆,还在等良辰吉日吗

人生苦乐 发表于 2016-10-29 21:44

永久的想念我的出生地    期待新的大桥

逆游的鱼 发表于 2016-10-29 21:56

是有点历史了

草原上的一只鹰 发表于 2016-10-30 11:40

微笑释怀 发表于 2016-10-29 17:24
是白云公园那的那个桥吧?过年才回家,可能看不到了!

不是是通晚水西门的那个桥

辐射 发表于 2016-10-31 14:10

靠 我的一桥美嫂子可是随州一绝

此昵称已被注册 发表于 2016-10-31 16:45

拆了还要建新的的

漫步者Peter 发表于 2016-10-31 17:45

我是此桥第一次通车的见证者。早在1970年,记得是秋天,桥西头下面的柳树林子里聚集了很多看热闹的人们。大约上午十点钟左右,由身着上白下蓝的公安人员驾驶着一辆带手摇式警报器的偏三轮摩托车开道,自县城城关镇岀发从桥上一路向西行驶,后面紧跟着几辆黄色吉普车(当时的人们管这叫小包车),听人们议论纷纷,说上面乘坐的全部是随县革命委员会的头头。桥的两端挂着很多高音大广播,里面高喊着“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打倒美帝国主义及其一切走狗,打倒苏联修正主义,打倒中国的赫鲁晓夫,打倒地、富、反、坏、右。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万岁,万万岁等口号”。在这口号声中用的背景音乐是当时的很脍炙人口的那首革命歌曲:“东风吹,战鼓擂,现在世界上到底谁怕谁?不是人民怕美帝而是美帝怕人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就是那个火红的年代,一个没有金钱挂帅、无私的年代,一个没有小偷小摸和地痞流氓、阿非的年代,也是一个更没有尔虞我诈、贪污腐败去年代。

为你停留1314 发表于 2016-11-1 13:19

么时候炸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寻觅第11期】随州这座母亲桥,完成了她47年的城市使命,最后一次,对她说声再见!